訪廣西貴港智鴻環保公司董事長鄒振生
實習生 彭蓮珺 本報記者 賀根生
在剛剛結束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上,記者遇到了連續四屆參展的鄒振生。他研發的“ZY-M雙模式膜生物反應器”吸引了包括老撾科技部部長等眾多觀眾的注意力。
鄒振生,廣西貴港市智鴻環保公司董事長,2000年下崗之后開始投入環保事業。依靠自學,他研發出國內首創“反粒度雙膜法污水處理技術”,利用此技術制造的“ZY-M雙模式膜生物反應器”榮獲“中國膜工業科學技術獎”,這是中國膜工業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
一個草根的環保心
記者在辦公室見到鄒振生的時候,他剛剛從工地風塵仆仆地趕回來。64歲的他在中秋節也是相當地忙碌。
一落座,鄒振生就談起他那有名的“湖邊感慨”。
12年前,剛從民政局下崗的鄒振生十分苦悶。常在貴港有名的東湖邊上散步的他,看到兒時干凈清澈的湖水,由于酒店排入污水而變得臭氣熏天,十分揪心。由此他立下決心,一定要“拯救東湖水”。
一切從零開始。沒有相關知識,鄒振生就讓當時在廣西大學念書的兒子從圖書館帶書回來;沒有實驗室,他就在自家的陽臺搭起石棉瓦,配上舊書桌和量杯。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針對飯店和屠宰場污水治理的“立柜式高效含油廢水處理裝置”,成為他的第一項專利。這項成果給老鄒打了一劑“強心針”,激勵他在清潔污水的路上越走越遠。
醫療污水的“克星”
“現在普遍使用的常規醫療污水處理方法,不能完全去除病毒和細菌,存在致癌的風險。”說到醫療廢水處理,鄒振生語重心長。
針對醫療廢水的特點,幾經努力,鄒振生獲得了又一項專利成果“一種雙膜式處理工藝裝置”。
雙膜的第一層是生物膜。用特制的高強度抗腐蝕的PVC合成纖維作為生物填料,以培育成熟的生物菌種作為接種菌源。接種后1~2個月,形成穩定的不同屬性的生物膜,自我繁殖更替。它兼有傳統的活性污泥與生物濾池的特點,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第二層膜,使用了鄒振生研發的“反粒度生物膜廢水處理技術和理論”。分離膜的材質為PVDF復合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經兩級生物反應后的污水最后流入膜分離、過濾池,在壓力作用下,“膜”就像一個能過濾水的微孔“篩子”,進行超級過濾截留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將有機污染物、細菌、病毒、蟲卵幾乎全部去除。
經過處理后的醫療廢水,出水水質甚至優于《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05)》。
“雙膜式”處理工藝現已被廣西30家醫院或衛生院采用。
將“水清潔”進行到底
2006年,鄒振生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水務大會,與國際頂尖專家學者同臺交流。他的“反粒度生物膜廢水處理技術和理論”超越了常規活性污泥法,得到了國際水務專家的認可。
同時,他的“ZY-M雙模式膜生物反應器”,成為中國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應器)的頂尖產品,榮獲“中國膜工業科學技術獎”。
但這位“草根發明家”并未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他說:“哪里存在污染,我就去哪里;治污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現在,貴港智鴻環保公司已成為廣西擁有多項環保專利的高科技企業,為廣西200多家企業和醫院污水治理作出了貢獻。
從“下崗工人”到“草根發明家”,鄒振生完成了他“知天命”到“花甲子”的完美轉型。一路走來,他堅信“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征途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在采訪的最后,鄒振生說:“只要堅持技術創新,天會更藍,水會更清。我會將環保的創新事業進行到底!”
《中國科學報》 (2012-10-13 B3 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