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江市,記者看到,木材加工廠的業主程體才已經完成了一臺6噸燃煤鍋爐的改造工作,鍋爐燃料由煤變成了生物質。“以前燒煤的時候,一天一宿燒6噸左右,現在燒生物質,包括壓塊和顆粒,一天大概燒10噸。我們還上了布袋除塵器確保排放達標” 程體才說,“秸稈壓塊是國家重點扶持項目,這樣農民就不用在地里燒秸稈了。”
不單單是在牡丹江市,雞西市辰源浴池的燃煤鍋爐也進行了提標改造。改造完成后,鍋爐工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環境變好了。鍋爐工苗福華說,清潔能源效果很好,一個人就可以操作設備,“地面都是干凈的,不像以前燒煤的時候,灰撲撲的。”
位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黑龍江海外民爆化工有限公司在鍋爐改造中選擇了燃用稻殼,企業安全保衛部部長蘇東方告訴記者,鍋爐現在燒生物質、殼粉、稻殼,經過測算,比燒原煤降低了1/3的成本。
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相關同志介紹,目前,生物質顆粒的價格還有些偏高,但這一情況在將來會有所改變。從2018年1月1日起,黑龍江省對秸稈撿拾、打捆、切割、粉碎、壓塊等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每度電價降低0.37元,降幅約為43.5%。這一政策有利于降低生物質燃料的售價。
除了對燃煤鍋爐進行提標改造外,黑龍江省各地政府還積極探索利用集中供熱實現能源清潔化利用。
煙囪林立,濃煙彌漫,是牡丹江市木材加工園區里曾經常見的場景。烘干木頭需要蒸汽,過去只能用煤加工蒸汽,如今這個耗煤大戶的環境卻變得清爽起來。
牡丹江市陽明區環保局局長呂萬海告訴記者,原來這個園區的小鍋爐基本都在兩噸以下,沒有污染處理設施,燃煤的煙氣直接排放,污染非常嚴重。如今,這里集中淘汰了小鍋爐,園區正在從熱電廠接入蒸汽。小鍋爐沒了,污染源也就不存在了。牡丹江佳樹木業的負責人曲波也深有體會:“以前又得買煤,又要費四個人的人工,一天24小時運轉,成本高,還不安全。”
對于暫時還沒有改造的小鍋爐,黑龍江省各地也排出了時間表,限期淘汰。七臺河市新建供熱二站的燃煤小鍋爐因為供暖還在勉強維持,但是鍋爐的效能已經不高,供熱溫度也很低,這讓周邊群眾叫苦不迭。七臺河市新興區環保局工作人員于長虹告訴記者,全區原有鍋爐134臺,現在已經對129臺進行了改造,剩余的5臺供熱鍋爐等待冬季取暖期過后馬上拆除。
據了解,過去一年,黑龍江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氣污染防治決策部署,淘汰燃煤小鍋爐4721臺,完成計劃的97.22%。一系列有效措施讓全省空氣質量和總量減排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結果為“優秀”,空氣質量優于國家考核標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