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一周看點:縮水的濕地 膨脹的開采
山東膠州灣濕地因海岸侵蝕20年減少160平方千米 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69毫米,膠州灣濕地20年減少160平方公里。專家稱海平面上升10厘米不等于淹沒10厘米那么簡單,海平面上升,意味著浪潮大了,高潮影響的范圍遠了。
北京超采地下水已形成2650平方公里沉降區 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源的大都市。1999年至2010年,超采的地下水超過56億立方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區。絕大多數市民由于沒有遇到過停水的情況,并不覺得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在日常用水中,許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節水似乎成了老年人的“專利”。
六大措施齊齊上陣 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 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但近六成左右城市地下水遭污染。同時,由于地下水的大量開采,華北平原東部深層承壓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介紹,水利部將采取六大措施嚴控地下水開采。
寧夏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年均超過1000平方公里 地處西北的寧夏曾經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區之一,經過50多年的防治,寧夏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已超過40%。截至2011年年底,寧夏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連年超過1000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7萬平方公里。
渤海灣化工遭遇“圍港” 三大化工區汞超標 過去人人都說渤海灣是海上明珠,而今這顆明珠已經被汞超標的化工廠包圍,日益黯淡,變得渾濁。“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漁業資源明顯在減少。”7月5日,大神堂村長對記者感嘆,天津的魚越來越少了,過去常見的螃蟹和海蝦現在已很少。
海南玉帶灘因地產項目遭損 環評公示未提破壞性 位于海南博鰲萬泉河出海口的玉帶灘被形容為 “中國玉如意”,以“分隔海、河最狹窄的沙灘半島”收錄于吉尼斯之最。但如今,一排排鋼筋水泥建筑無視生態破壞強行上馬,讓這個曾經“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海灘折損了數百米。
青島景區大澤山流出牛奶河 污染嚴重村民買水喝“群山環而出泉,匯為大澤,以此名也。”在青海大澤山,清甜甘冽的山泉是當地人的驕傲。但是原本清澈的河流現在卻污染嚴重,變成‘牛奶’河了,因為這周邊大大小小有幾十家石料廠。希望相關部門“救救”這條曾經清澈見底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