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阻垢劑技術性能分析,反滲透技術是目前水處理脫鹽工藝中最成熟的物理脫鹽技術之一。在設計及使用過程中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不同用戶的水源情況及用水要求等條件的差異化,形成了不同工藝流程的反滲透水處理系統
反滲透阻垢劑是用于反滲透(RO)系統及納濾(NF)和超濾(UF)系統的阻垢劑,可防止膜面結垢,能提高產水量和產水質量,降低運行費用。
反滲透阻垢劑特點:
①在大的濃度范圍內有效的控制無機物結垢
②不與鐵鋁氧化物及硅化合物凝聚形成不溶物
③能有效地抑制硅的聚合與沉積,濃水側SiO2濃度可達290 ppm
④可用于反滲透CA及TFC膜、納濾膜和超濾膜
⑤溶解性及穩定性
⑥給水PH值在5-10范圍內均有效
反滲透技術是目前水處理脫鹽工藝中最成熟的物理脫鹽技術之一。在設計及使用過程中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不同用戶的水源情況及用水要求等條件的差異化,形成了不同工藝流程的反滲透水處理系統,如果工藝設計不完善或者操作不當以及化學添加劑與水源不兼容等情況發生時,往往會導致反滲透系統出現產水量及產水品質的下降.嚴重時會導致反滲透系統中的主要元件——反滲透膜元件提前報廢,因此對反滲透膜元件的保護在整個系統設計及運行過程中尤其重要。
反滲透工藝屬于物理脫鹽技術,原理為利用自然條件下滲透的現象,給原水一定壓力(大于滲透壓),通過一種由高分子有機材質制成的具有選擇性透過的半透膜,使水分子和原水中不溶性物質及大部分鹽類分離,鹽類及不溶性物質會隨著淡水的透過而在進水/濃水通道中濃縮,隨著濃縮倍數的增加,一些難溶鹽類會趨于結垢,為了防止這種結垢發生,在反滲透的進水中往往添加一種阻垢分散劑,抑制垢類的生成。而如何選擇與水源兼容且阻垢效果好的阻垢劑成為使用者在選擇阻垢劑過程中的一個難題。筆者通過電導率快速評測法對幾種不同品牌的阻垢劑進行試驗,在一定硬度情況下,評價不同阻垢劑在同樣劑量下的阻垢效果或者同類阻垢劑在不同加藥量下的阻垢效果,本方法適用于中等硬度以下的水源。通過阻垢效果來篩選最經濟、適合的阻垢劑和阻垢劑投加量。
1試驗原理及方法
試驗原理
測定溶液的電導率可以間接地表示水中溶解鹽類物質的多少,當溶液中有鹽類沉淀析出時,溶液中可導電的離子減少,其電導率會急劇下降,由此下降點即可計算出碳酸鈣的過飽和度。過飽和度越大,阻垢劑阻垢效果越好。
試驗儀器及試劑
數字式電導率儀,磁力加熱攪拌器,溫度計,燒杯,滴定管,恒溫水浴。
1 mol/L氯化鈣溶液,0.1 mol/L碳酸鈉溶液,0.1mol/L硫酸,阻垢劑A、B、C、D、E。
試驗方法
(1)把盛有198.4mL蒸餾水及1.0mL的1 mol/L氯化鈣溶液的燒杯密封,該水硬度為5 mmol/L,燒杯中加0.6 mL阻垢劑使其質量濃度為3 mg/L,放人恒溫水槽中,待溫度穩定在25℃后,再用0.1 mol/L的碳酸鈉溶液滴定,每次滴加一定體積(0.1 mL或0.5 mL,電導率突變點附近每次滴加0.1 mL),待讀數穩定1 min后讀取電導率。在測定過程中用電磁攪拌器恒速攪拌被滴定的溶液。
(2)以消耗的0.1 mol/L碳酸鈉溶液體積為橫坐標,電導率為縱坐標作圖。每次測定之前用0.1 mo1/L硫酸和蒸餾水沖洗電導率傳感器,以去除在測定過程中可能殘留的晶核以及所有微量的沉淀物,否則這些痕量沉淀會成為結晶,使得溶液電導率突變點過早出現,導致試驗數據不可靠。
(3)空白試驗不加阻垢劑,蒸餾水加199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