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資料包含書籍和光盤,一共2套內容,共計270元,包含運費 詳情請咨詢客服人員 電話:010-51654247 010-57923471
第一套資料:《生物質發電產業化技術》出版社最新出版圖書
第二套資料:《各種生物質發電全套資料匯編》光盤,包含以下目錄所對應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這方面的內容,全部匯總在一起;
圖書介紹 目錄如下: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生物質能的基本概念和意義1
一、生物質能的定義1
二、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法1
三、發展生物質能的意義5
第二節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形式6
一、直接燃燒發電6
二、混合燃燒發電6
三、氣化發電6
四、沼氣發電7
五、垃圾發電7
第三節生物質發電的發展現狀7
一、國外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現狀7
二、我國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8
第四節生物質發電產業化策略與相關政策法規9
一、生物質發電產業化策略9
二、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應對11
參考文獻11
第二章生物質原料12
第一節生物質資源的分類和特性12
一、樹木和采伐加工剩余物12
二、秸稈和農業剩余物12
三、城市垃圾12
四、人畜糞便和有機廢水13
第二節我國的生物質資源13
一、我國生物質資源總量和分布情況13
二、用于能源的生物質資源可獲得性16
三、秸稈的收集和運輸16
第三節生物質原料預處理17
一、發電工藝對生物質原料的一般要求18
二、原料的水分變化和干燥19
三、切割和粉碎工藝設備21
四、生物質成型工藝和設備24
五、生物質打捆工藝和設備27
六、垃圾分選工藝及設備28
七、垃圾衍生燃料30
八、預處理過程的能源消耗和經濟性評價31
參考文獻33
第三章生物質燃料化學34
第一節燃料的元素分析34
一、主要生物質元素分析成分34
二、元素分析基礎和換算35
三、元素測試方法和儀器36
第二節燃料的工業分析37
一、主要生物質燃料工業分析成分38
二、工業分析方法39
第三節生物質原料的生物化學組成41
一、生物化學組成分析方法41
二、主要生物質的生物化學組成41
三、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的化學結構41
四、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的轉化特性43
第四節熱值44
一、高位熱值和低位熱值44
二、門捷列夫估算公式44
三、熱值測試方法和儀器46
四、主要生物質燃料的熱值46
第五節灰特性46
一、主要生物質原料的灰組成46
二、灰熔點和測試方法47
第六節生物質的燃料特性48
一、生物質燃料的物理屬性48
二、儲存和運輸性50
三、生物質與其他燃料的特性比較50
參考文獻51
第四章生物質燃燒、燃燒設備和鍋爐52
第一節生物質燃燒的基本特點52
第二節燃燒過程的物質平衡和熱平衡54
一、空氣量和煙氣量54
二、煙氣分析與完全燃燒方程式55
三、過量空氣系數58
四、空氣和煙氣焓的計算59
五、鍋爐的熱平衡60
第三節生物質燃燒裝置62
一、生物質燃燒裝置的類型62
二、生物質燃燒設備的基本要求63
第四節生物質在層燃爐中的燃燒63
一、層燃爐的工作特性及設計要點63
二、燃燒設備的主要特性參數65
三、鏈條爐66
四、往復爐排爐70
五、振動爐排爐72
第五節生物質在流化床中的燃燒75
一、流化床工作原理75
二、顆粒在流化床中的運動規律76
三、流化床中的燃燒過程76
四、循環流化床與鼓泡流化床77
五、氣固分離機構和回送裝置78
六、生物質流化床燃燒設計79
七、流化床鍋爐的啟動和運行80
參考文獻81
第五章生物質直燃發電廠系統82
第一節發電廠的流程與熱力循環82
第二節直燃發電廠組成83
一、燃料系統84
二、鍋爐系統85
三、汽輪機系統89
四、發電機90
五、水系統91
六、煙風系統93
七、電氣系統94
八、環保系統94
第三節生物質燃燒污染物排放與灰渣處理95
一、燃燒煙塵排放控制95
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控制97
三、灰渣處理與利用99
第四節生物質燃燒中堿金屬造成的腐蝕結渣及防治99
一、堿金屬引起的沉積100
二、堿金屬引起的腐蝕101
三、沉積和高溫腐蝕問題的可能解決途徑101
四、堿金屬引發的床料聚團、燒結問題102
五、流化床中聚團問題的解決方法103
第五節生物質直燃發電廠工程應用103
一、技術應用現狀103
二、爐排鍋爐生物質直燃發電工程應用104
三、流化床鍋爐生物質直燃發電工程實例104
參考文獻106
第六章生物質混合燃燒發電108
第一節混合燃燒的概念和優勢108
第二節混合燃燒的形式109
一、直接混燃109
二、間接混燃109
三、并行混燃110
第三節生物質混燃發電技術應用110
一、直接混燃發電技術110
二、間接混燃發電技術113
三、并聯混燃發電技術114
第四節混合燃燒對系統運行和排放的影響116
一、混合燃燒對鍋爐系統運行的影響116
二、混合燃燒對燃燒排放的影響117
三、混合燃燒對灰渣利用的影響118
參考文獻119
第七章垃圾焚燒發電120
第一節垃圾焚燒發電概述120
一、垃圾焚燒發電基本工藝流程120
二、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與應用概況121
第二節垃圾焚燒過程122
一、垃圾焚燒基本過程122
二、垃圾焚燒主要影響因素124
三、垃圾焚燒的物質與能量轉化125
第三節垃圾焚燒設備126
一、機械爐排焚燒爐126
二、流化床焚燒爐127
三、回轉窯焚燒爐128
四、焚燒爐形式比較129
五、氣化熔融焚燒爐129
第四節垃圾焚燒發電污染物防治和灰渣處理130
一、垃圾焚燒煙氣污染物130
二、垃圾焚燒煙氣凈化131
三、垃圾焚燒灰渣來源及組成133
四、垃圾焚燒灰渣處理及利用133
五、垃圾焚燒發電廢水處理135
第五節垃圾氣化發電工藝136
一、垃圾氣化發電原理與流程137
二、垃圾氣化工藝類型137
第六節垃圾發電廠的建設和工程實例138
一、垃圾焚燒發電廠總體規劃138
二、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要點139
三、垃圾發電廠工程實例142
參考文獻144
第八章生物質氣化技術及設備145
第一節生物質氣化原理和過程145
一、生物質氣化基本原理和分類145
二、生物質氣化主要過程及參數146
三、生物質氣化工藝系統147
四、生物質氣化技術發展概況149
第二節生物質熱解149
一、熱解的主要化學反應和產物150
二、生物質熱解反應機理150
三、熱解反應動力學151
四、影響熱解過程的主要因素152
第三節生物質氧化還原反應153
一、化學反應的物理化學基礎154
二、碳與氧的反應154
三、碳與水蒸氣的反應155
四、生物質氧化還原反應過程156
第四節生物質氣化過程計算基礎158
一、生物質氣化燃氣的組成158
二、氣化過程的物質平衡158
三、氣化過程的能量平衡159
四、氣化過程的化學平衡159
第五節固定床氣化爐160
一、上吸式氣化爐160
二、下吸式氣化爐161
三、固定床氣化爐的結構形式162
四、固定床氣化爐的設計164
第六節流化床氣化爐166
一、生物質流態化特點166
二、流化床氣化的反應條件和影響因素168
三、鼓泡流化床氣化裝置的設計170
四、循環流化床氣化裝置的設計171
第七節焦油的產生和燃氣凈化172
一、焦油的產生機制和危害172
二、燃氣凈化173
三、常用的凈化方法和設備173
四、生物質燃氣凈化系統的選型原則176
第八節幾種新型的氣化裝置176
一、兩步法氣化裝置176
二、雙流化床氣化裝置177
三、氣流床氣化裝置179
參考文獻180
第九章沼氣工藝182
第一節沼氣發酵原理182
一、沼氣的產生和性質182
二、沼氣發酵的微生物學原理183
三、沼氣發酵的基本條件183
第二節沼氣發酵原料184
一、原料有機物含量的計量184
二、常見發酵原料產氣量估算185
三、發酵原料產氣速率185
第三節沼氣發酵工藝186
一、沼氣發酵的影響因素及控制186
二、沼氣發酵工藝類型及流程188
三、厭氧消化器190
四、其他發酵工藝195
五、沼氣的凈化和儲存197
六、沼氣工程的綜合利用198
第四節沼氣工程的設計與施工200
一、沼氣工程的設計200
二、沼氣工程的施工201
第五節大中型沼氣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202
一、工程啟動202
二、運行管理203
參考文獻204
第十章生物質氣體發動機205
第一節生物質燃氣的性質205
一、生物質燃氣的成分和熱值205
二、生物質燃氣的主要燃燒特性206
三、生物質燃氣與其他發動機代用燃料的比較209
第二節氣體發動機的工作原理210
一、發動機的基本構造210
二、氣體發動機的工作過程211
三、氣體發動機的循環212
第三節發動機的性能指標214
一、指示性能指標214
二、有效性能指標214
三、提高氣體發動機性能的途徑215
第四節生物質氣體發動機的開發216
一、燃料供給系統216
二、配氣機構217
三、點火系統218
四、燃燒系統218
五、生物質燃氣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220
第五節生物質氣體發動機的選型220
一、生物質氣體發動機的國內外發展現狀220
二、生物質氣體發動機的選型原則221
三、生物質氣體發動機常見故障及排除222
參考文獻223
第十一章生物質氣化和沼氣發電系統224
第一節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224
一、發電系統工藝流程及分類224
二、氣化發電系統主要設備227
三、氣化發電工程應用228
四、氣化發電經濟性評價229
五、生物質整體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232
第二節沼氣發電系統232
一、發電系統流程232
二、系統主要設備234
三、沼氣發電余熱回收235
四、沼氣發電經濟性236
第三節垃圾填埋氣發電系統236
一、填埋氣的組成與性質236
二、產氣量預測237
三、發電系統流程237
四、填埋氣的收集238
五、填埋氣處理系統239
參考文獻240
第十二章生物質氫能發電技術241
第一節生物質氫能發電概述241
一、生物質氫能發電的優勢241
二、生物質制氫發電系統構成241
第二節生物質制氫技術243
一、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制氫技術243
二、生物轉化制氫技術247
第三節燃料電池技術248
一、燃料電池技術發展現狀248
二、燃料電池對于氫源的要求252
第四節生物質氫能發電系統252
一、生物質制氫與燃料電池的系統集成252
二、生物質氫能發電技術發展前景254
參考文獻255
光盤內容介紹 目錄如下: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世界能源現狀及發展趨勢
1.2 我國能源狀況
1.3 我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和發展目標
第2章 生物質及其利用方式
2.1 生物質定義與特點
2.2 開發生物質能的必要性
2.3 生物質能的利用方式
第3章 生物質物化特性
3.1 生物質組成
3.2 生物質的物理特性
3.3 生物質燃料的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
3.4 生物質的熱解特性
第4章 生物質燃燒及發電工藝
4.1 生物質燃燒發電現狀
4.2 生物質燃燒
4.3 生物質燃燒發電工藝
第5章 農林廢物燃燒發電
5.1 農林廢物的收集與供應
5.2 農林廢物預處理
5.3 農林廢物運輸
5.4 燃料儲存與給料方式
5.5 農林廢物燃燒系統
5.6 余熱利用系統
5.7 污染物控制
5.8 生物質燃燒發電站實例
5.9 農林廢物燃燒發電常見問題
第6章 生物質氣化發電
6.1 生物質氣化技術發展
6.2 生物質氣化
6.3 氣化指標及影響因素
6.4 生物質氣化發電工藝
6.5 氣化反應器
6.6 生物質燃氣凈化
6.7 燃氣發電系統
6.8 生物質氣化電廠工程實例
第7章 垃圾處理與焚燒發電
7.1 垃圾分類與收集
7.2 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
7.3 垃圾焚燒發電
7.4 煙氣凈化
7.5 灰渣處理
7.6 廢水處理
7.7 垃圾發電廠建設的基本原則及工程實例
7.8 垃圾氣化發電
第8章 沼氣發電系統
8.1 沼氣發酵原理
8.2 沼氣發酵工藝
8.3 沼氣凈化和處理
8.4 沼氣發電系統
8.5 垃圾填埋氣發電
第9章 生物質與燃料電池聯合發電系統
9.1 概述
9.2 燃料電池
9.3 燃料電池理想燃料-氫氣的制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