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泥機的功能是通過驅動機構推動工作橋沿池平面旋轉,工作橋帶動刮臂旋轉,固定于刮臂上的刮板將初沉污泥由初沉池池邊逐漸刮至池中心的集泥斗中,通過排泥管排出初沉池外。浮渣刮板隨機運轉將浮渣收集并運送到渣斗中排出池外。
刮吸泥機的功能是通過驅動機構推動刮吸泥機沿池頂作圓周運動,由于集泥槽內液位低于二沉池中液位,在液位差作用下吸泥管把污泥吸到集泥槽內,通過U型管虹吸系統(tǒng)將集泥槽中的污泥吸入中心泥缸(砼結構)排出池外,浮渣刮板隨機運轉將浮渣收集并運送到渣斗中排出池外。
A. 整機性能:刮泥機外形尺寸應符合沉淀池結構尺寸的要求,其刮泥板外緣線速度滿足設計要求。整臺設備運轉平穩(wěn)正常,不得有沖擊,振動和不正常的響聲。
B. 設備使用壽命:刮泥機無故障工作時間不少于8000h,整機使用壽命應不少于二十年。
C. 銘牌:在每一臺設備的明顯位置固定一塊銘牌,其型式與尺寸應符合有關標準中的規(guī)定。標牌內容如下:a.產品型號、名稱。b.主要技術參數(shù):沉淀池直徑m,周邊池深m,運轉速度m/s,電機功率kw,重量kg。c.外形尺寸:長×寬×高 mm。d.出廠日期e.出廠編號。沒有買方代表的同意,賣方不能在橋架上增加任何標記
C. 地腳螺栓和固定框架:承包商應提供所有的地腳螺栓和安裝設備所要求的與預埋件相連的部件。
5、刮泥機技術規(guī)范
5.1、概述
ZBG型周邊傳動全橋式刮泥機用于輻流式沉淀池,將沉降在池底上的污泥刮集至池底的集泥坑,通過排泥管排出池外。
ZBG型周邊傳動全橋式刮泥機主要由工作橋、中心支座及集電器、驅動裝置、刮臂、刮板、導流筒、出水堰板、浮渣擋板和控制柜等組成。
污水從池底經中心支墩上部流出,并經導流筒配水后,呈輻射流向池子周邊集水槽出水,隨著輻射流速的降低,原水中的懸浮物被分離而沉降于池底。旋轉桁架以中心支承為圓心,端部走輪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沿池周邊轉道回轉運行,帶動下部的刮泥板緩慢轉動,刮集至沉淀池中以集泥槽,依靠水壓排出池外。
該刮泥機能將污泥刮集,并均勻送到污泥斗中,刮泥機每旋轉一周可刮動二次,每天能24小時連續(xù)運行。刮泥時的行駛速度不會影響污泥的有效去除。刮泥機運轉正常,沒有沖擊、振動和不正常的響聲。
5.2、設備供貨范圍、規(guī)格及設計運行工作條件
5.2.1供貨范圍
提供初次沉淀池中使用的4套周邊傳動刮泥機(帶撇渣)制造、供貨、安裝、調試的總要求。每套設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工作橋端梁及驅動裝置、刮泥排泥系統(tǒng)、集電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浮渣刮集及排渣系統(tǒng)、及其自動清洗裝置、操作控制柜(箱)以及與安裝有關的設備、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母、支撐鋼等)。
5.2.2設備技術規(guī)格及參數(shù)
設備名稱 刮泥機A 刮泥機B 備注
初沉池形式 中進周出幅流式 中進周出幅流式
數(shù)量 2 2
池內徑 60m 50m
池邊深 4.7m 4.7m
池底坡度 1:12 1:12
池邊水深 4.2m 4.2m
刮排介質 初沉池污泥 初沉池污泥
工作橋形式 全橋式 全橋式
驅動方式 周邊雙驅動 周邊雙驅動
周邊線速度 ≤3.0m/min ≤3.0m/min
防護等級 IP55 IP55
絕緣等級 F F
供電電源 380V/3Ph/50Hz 380V/3Ph/50Hz
工作制 24h/d 24h/d
5.2.3設計運行工作條件
? 工作場所: 初沉池
? 環(huán)境溫度: 10C~380C
? 介 質: 造紙污水、初沉池污泥
? 介質溫度: 50C~300C
? pH值 : 6~9
5.3、主要部件與結構特點
每套設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工作橋端梁及驅動裝置、刮泥排泥系統(tǒng)、集電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浮渣刮集及排渣系統(tǒng)、溢流堰板、周向浮渣檔板、出水槽及其自動清洗裝置、操作控制柜(箱)以及與安裝有關的設備、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母、支撐鋼等)。
其中溢流堰板、周向浮渣檔板、出水槽不在本招標供貨范圍內。
5.3.1工作橋與端梁
1)工作橋采用桁架式結構。制造符合GBJ17、GB50205。
工作橋采用矩形方管焊接制成的桁架結構形式,這樣增加了工作橋的強度,并減少了工作橋的迎風面積,同時又能較好的布置其他部件,既美觀又實用。
2)工作橋焊接后進行時效處理,其基本參數(shù)符合JB/T5926-91。
3)工作橋設計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其作用撓度應小于L/1000。
4)工作橋兩端安裝在端梁上的滾輪相對旋轉中心的同心度偏差小于10mm,工作橋沒有明顯的傾斜。
5)刮泥機的工作走橋采用優(yōu)質鍍鋅鋼型材焊接制作。其走道板應采用玻璃鋼格柵板,樹脂為優(yōu)質聚脂類,耐用且耐腐蝕,玻璃鋼纖維含纖維量(重)30-35%,走道板設計荷載最小為490kg/m2的均勻荷載。走道板的寬度至少為900mm,兩邊的扶手欄桿下設有100mm的踢腳板。
6)在出廠前,橋架在制造廠裝配成兩部分并預安裝。
7)端梁支承主梁(工作橋)且驅動裝置與之連接。端梁應采用優(yōu)質型材焊接而成,既要滿足負荷要求,又要保證主梁工作時平穩(wěn),端梁兩端固定橡膠輪,橡膠輪通過主軸,滾動軸承,支承機構連接在端梁上,安裝完的端梁要求橡膠輪轉動靈活,潤滑方便,軸承使用壽命大于40000小時,端梁兩端輪緣處均設障礙物排除板。
5.3.2驅動裝置
1)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針輪減速機、彈性柱銷連軸器、滾輪、端梁等,安裝在池平面上,保證車輪轉動靈活,無卡滯和松動現(xiàn)象。采用同步電機使兩邊驅動裝置的行走速度保持一致。
2)車輪箱能調整,使車輪軸的軸線指向中心支座的中心。
3)車輪輪轂用ZG35,外輪橡膠材料,機械性能:抗拉強度≥150Mpa延伸率≥200%,硬度80°~ 85°。
4)電機防護級別為IP55的戶外型產品,工作電壓為380V,三相交流50HZ,電機功率為2×2.2Kw。
5)傳動系統(tǒng)設置過載保護裝置,設有過電流保護裝置,欠電壓保護裝置以及信號報警系統(tǒng)。過載保護裝置為當刮泥機的工作據(jù)矩超出減速機額定輸出轉矩時,該裝置可瞬間切斷電源,并發(fā)出報警。
5.3.3刮泥、排泥系統(tǒng)
1)整個系統(tǒng)用304不銹鋼制作,保證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在最大刮泥阻力的作用下不發(fā)生變形現(xiàn)象,刮泥板下緣設有橡膠刮板,用不銹鋼壓條及不銹鋼螺栓固定在刮泥板上,橡膠刮板與池底的保持一定的間隙。其焊接應符合GB985的要求。
2)刮泥板的數(shù)量能滿足工藝要求,安裝應垂直,并確保全池底的沉淀污泥刮入中心泥斗。
3)不銹鋼刮泥板的下部以焊接的形式連接呈桁架形式,在最大刮泥阻力下不發(fā)生變形,刮泥板在刮泥桁架下方呈斜向平行布置,以使污泥逐漸流向中心泥坑。
刮泥桁架的中心泥坑處設有污泥攪拌裝置,以使泥順利由排泥管道排出。
刮臂上裝有一系列刮泥板與刮臂呈450,刮泥板與池底平行,并能調節(jié)其距池底的距離。
刮泥板的下邊緣與池底留10~30mm間隙,刮泥板的下邊緣設橡膠刮板。
5.3.4中心支座及集電裝置
中心旋轉支座由集電碳刷、集電銅環(huán)、轉動體、座、架、軸承組成。
? 中心支座安裝于池中心混凝土支墩上,工作橋與中心支座間采用雙鉸支式聯(lián)接,結構合理,有效的減少了回轉支承的傾覆力矩和轉動阻力,能夠承受工作橋及水下部件所加載荷且回轉3600轉動靈活,軸承可承受設備的運轉時產生的全部徑向和軸向載荷,軸承的使用壽命大于100,000小時。
? 旋轉中心與池體中心重合,同軸度誤差不大于Φ5mm,中心支座的鉛垂度保持在0.5‰以內。
? 回轉支承具有最大的傾覆力,安裝支座時底面水平,旋轉中心與池體的中心重合,經多年的應用證明,其承受力、抗傾覆力以及使用壽命等性能優(yōu)越。
? 回轉支承采用油脂潤滑方式,注油口操作簡單。
? 集電環(huán)裝置安裝在中心支座的中心,將刮泥機的電源、控制信號進行傳輸,該裝置主要有集電環(huán)、碳刷等,它由集電環(huán)(靜環(huán))與碳刷(動環(huán))組成,以滿足刮泥機供電要求,材質為黃銅,絕緣材質酚醛層壓板,集電環(huán)裝置安裝時保證滑環(huán)在水平位置,且電刷寬度在滑環(huán)的寬度范圍內,兩組刷握對應安裝,刷握線沿走道中心線布置。
? 集電環(huán)裝置轉動時碳刷與集電環(huán)緊密接觸,其接觸面不小于碳刷面的1/3,人字形刷握配用的恒力彈簧不允許有電流通過,其刷握間及集電環(huán)間的絕緣材料的抗漏電強度不低于GB1336-77中的VI級標準或等同標準,集電環(huán)裝置配防雨罩。
5.3.5 浮渣刮除系統(tǒng)
1)浮渣刮板、浮渣擋板、周向浮渣擋板、浮渣漏斗、沖洗水閥皆由304不銹鋼制作,各連接部位由橡膠過渡。
2)提供設備一次預埋的尺寸和二次預埋的備件以及各連接部分的支架。
3)浮渣刮板轉動靈活,它懸掛在主梁下能將浮渣刮集到浮渣漏斗中并順利通過。
4)沖洗水閥滾輪在閥體上滾動靈活,閥體開閉正常,關閉后無泄漏。
5.3.6 自動清洗裝置
自動清洗裝置使用靈活,能隨著工作橋運動自動清洗周邊出水槽的集結污物,其自動清洗的能力能適應所使用的環(huán)境
5.3.7電氣控制
1)該設備控制系統(tǒng)設有現(xiàn)場控制和遠程控制,實現(xiàn)現(xiàn)場控制是通過安裝在設備上的控制箱內的按鈕實現(xiàn),而遠程控制通過PLC,控制箱內設“自動——關閉——手動”開關和“開”、“關”、“扭矩過大”等信號燈,所有信號均可反饋到中央控制室。
2)控制柜結構與功能:
A.控制柜為室外支架安裝。要求前檢修,設前開門;電纜進出線為下進、下出式;柜內應有防凝露的電加熱單元;柜內塑料元件應無鹵素,CFC,阻燃,自熄;柜體材質為不銹鋼;防護等級IP55。
B.控制柜用于控制刮吸泥機的控制,保護及配電;控制柜至少包括:空氣斷路器、熱繼電器、控制操作單元(選擇開關、按鈕、信號燈、中繼)以及動力與信號接線轉接端子等元件;柜內動力及信號電纜轉接端子的選擇應與設備功率配套;“手動/自動選擇、運行、故障等信號應送入PLC系統(tǒng),自動時由PLC系統(tǒng)控制設備的運行”;工作電源:AC/380V/50HZ,三相五線制,輔助電源:AC/220V/50HZ。
5.3.8穩(wěn)流筒
1)穩(wěn)流筒采用304不銹鋼制作的圓柱結構型式,并設有加強圈,使具有一定的強度,不易變形,導流筒通過支架固定在池中心砼進水筒外。螺栓連接部位密封不漏水。
2)導流筒的直徑與高度設計保證導流筒出水的沉淀效果及勻速向池周輔流。
5.3.9銘 牌
在每一臺設備的明顯位置固定一塊銘牌,其型式與尺寸符合有關標準中的規(guī)定。標牌內容如下:a.產品型號、名稱。b.主要技術參數(shù):沉淀池直徑m,周邊池深m,運轉速度m/s,電機功率kw,重量kg。c.外形尺寸:長×寬×高 mm。d.出廠日期e.出廠編號。沒有買方代表的同意,賣方在橋架上增加任何標記。
5.4、材質
5.4.1所有螺柱、螺母、墊圈及一些標準件和預埋件都為不銹鋼。
5.4.2設備的水下部件和與污水接觸的部件全部采用304不銹鋼、水上部分應采用鍍鋅鋼。
5.4.3行車輪子采用外包橡膠的鋼輪,鋼輪材料為ZG35。
5.5資料提交
供貨商應提交下列資料(不限于以下內容):
5.5.1上述設備的總體布置圖,圖中需表明詳細的技術規(guī)格、裝配結構、零件材料和防護涂層說明以及設備的外形尺寸和安裝、維修運行所需的空間要求。
5.5.2基礎螺栓布置詳圖和土建荷載。
5.5.3制造和質保措施。
5.5.4設備的安裝、運行、維修手冊。
5.5.5電氣原理圖及備件表。
5.5.6供貨商資格證明和五年以上同類設備供貨和應用業(yè)績。
5.6焊 接
5.6.1焊接件焊縫的形式和尺寸應符合GB985-88的要求,所有焊縫應保證牢固可靠, 并清除殘渣,氧化皮及焊瘤,不允許有裂紋,夾渣、燒穿等缺陷。焊接件各部焊縫應平整光滑,不應有任何裂縫和較嚴重的氣孔、夾渣、未焊透、未熔等缺陷,其質量應按GB50205中的三級標準檢驗,主梁的對接焊縫質量應按GB50205中的二級標準進行檢驗,并提供出廠檢驗報告。
5.6.2整個焊接工序中應符合JB/ZQ30 11-88。
5.7、檢查和驗收
5.7.1所有設備在出廠前需進行空載試驗,并提供工廠試驗的合格證書。
5.7.2供應商應完好無損地把設備送到目的地,同時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期間,應派遣機械、電氣控制工藝工程師和安全質量監(jiān)督人員到現(xiàn)場指導安裝和提供技術服務。并為用戶提供必要的現(xiàn)場培訓。
5.7.3設備整機組合安裝必須嚴格按照安裝標準進行操作,安裝完畢后的設備應進行調試和檢測,調試和檢測的項目包括:刮泥機主梁的直線度和上拱度及水平度、驅動裝置的靈敏度和位置精度、焊接質量、管道的密封性等,均應達到設備規(guī)定的設計標準值。
5.7.4最終進行設備的空負載及負載試驗,試驗的項目包括;電控系統(tǒng)操作可靠性和絕緣性能,各機工作質量指標的測試。如某項指標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應給予調整和排除,最終應達到所檢測的項目指標全部符合設計要求值。
5.8、備品備件
所有的易損件和備件具有互換性。易損件和備件的包裝保護,能保證其長期存放而不變質,且有明顯標志。
6、刮吸泥機技術規(guī)范
6.1、概述
輻流式沉淀池雙周邊傳動刮吸泥機,是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工藝過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設備,主要功能是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層的漂浮物。一般適用于大中型池徑沉淀池。雙周邊傳動,傳動力矩大,中心支座與旋轉桁架以鉸接的形式連接,刮泥機產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時即轉化為中心旋轉軸承的圓周磨擦力,因而受力條件較好,中心進水,排泥,周邊出水,對水體的攪動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刮吸泥機橋架由中心支座,端部膠輪支承在沉淀池池壁上。MC尼龍輪由驅動電機帶動并以池中心支座為圓心沿沉淀池周邊水磨石平面作圓周運行,帶動整個刮吸泥機旋轉。懸掛在主梁下的排泥槽與池內水位差,使沉積在池底的污泥通過刮板刮集由吸泥管吸到排泥槽中,排泥槽與中心泥槽采用虹吸管聯(lián)接,并通過中心排泥管排出池外。整個排泥過程隨刮泥機運轉自動完成,通過調節(jié)調流錐閥的開度,可方便地調節(jié)每根排泥管的排泥量,操作控制箱上出水槽自動清洗裝置按鈕,可隨時對出水槽進行清洗。
6.2、設備供貨范圍、規(guī)格及設計運行工作條件
6.2.1供貨范圍
提供二次沉淀池中使用的周邊傳動刮吸泥機(帶撇渣)制造、供貨、安裝、調試的總要求。每套設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工作橋端梁及驅動裝置、刮吸泥系統(tǒng)、集電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浮渣刮集及排渣系統(tǒng)及其自動清洗裝置、操作控制柜(箱)以及與安裝有關的設備、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母、支撐鋼等)。
6.2.2設備技術規(guī)格及參數(shù)
設備名稱 刮吸泥機A 刮吸泥機B 備注
二沉池形式 中進周出幅流式 中進周出幅流式
數(shù)量 6 4
池內徑 48m 48m
池邊深 4.5m 4.5m
池底坡度 4.87% 4.87%
池邊水深 4.0m 4.0m
刮排介質 二沉池污泥 二沉池污泥
工作橋形式 全橋式 全橋式
驅動方式 周邊雙驅動 周邊雙驅動
周邊線速度 ≤3.0m/min ≤3.0m/min
防護等級 IP55 IP55
絕緣等級 F F
供電電源 380V/3Ph/50Hz 380V/3Ph/50Hz
工作制 24h/d 24h/d
6.2.3設計運行工作條件
? 工作場所: 二沉池
? 環(huán)境溫度: 10C~380C
? 介 質: 造紙污水、二沉池污泥
? 介質溫度: 50C~300C
? pH值 : 6~9
6.3、主要部件與結構特點
每套設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工作橋端梁及驅動裝置、刮吸泥系統(tǒng)、集電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浮渣刮集及排渣系統(tǒng)、溢流堰板、周向浮渣檔板、出水槽及其自動清洗裝置、操作控制柜(箱)以及與安裝有關的設備、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母、支撐鋼等)。
其中溢流堰板、周向浮渣檔板、出水槽不在本招標供貨范圍內。
6.3.1工作橋與端梁
1)工作橋采用桁架式結構。制造符合GBJ17、GB50205。
工作橋采用矩形方管焊接制成的桁架結構形式,這樣增加了工作橋的強度,并減少了工作橋的迎風面積,同時又能較好的布置其他部件,既美觀又實用。
2)工作橋焊接后進行時效處理,其基本參數(shù)符合JB/T5926-91。
3)工作橋設計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其作用撓度應小于L/1000。
4)工作橋兩端安裝在端梁上的滾輪相對旋轉中心的同心度偏差小于10mm,工作橋沒有明顯的傾斜。
5)刮泥機的工作走橋采用優(yōu)質鍍鋅鋼型材焊接制作。其走道板應采用玻璃鋼格柵板,樹脂為優(yōu)質聚脂類,耐用且耐腐蝕,玻璃鋼纖維含纖維量(重)30-35%,走道板設計荷載最小為490kg/m2的均勻荷載。走道板的寬度至少為900mm,兩邊的扶手欄桿下設有100mm的踢腳板。
6)在出廠前,橋架在制造廠裝配成兩部分并預安裝。
7)端梁支承主梁(工作橋)且驅動裝置與之連接。端梁應采用優(yōu)質型材焊接而成,既要滿足負荷要求,又要保證主梁工作時平穩(wěn),端梁兩端固定橡膠輪,橡膠輪通過主軸,滾動軸承,支承機構連接在端梁上,安裝完的端梁要求橡膠輪轉動靈活,潤滑方便,軸承使用壽命大于40000小時,端梁兩端輪緣處均設障礙物排除板。
6.3.2驅動裝置
1)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針輪減速機、彈性柱銷連軸器、滾輪、端梁等,安裝在池平面上,保證車輪轉動靈活,無卡滯和松動現(xiàn)象。采用同步電機使兩邊驅動裝置的行走速度保持一致。
2)車輪箱能調整,使車輪軸的軸線指向中心支座的中心。
3)車輪輪轂用ZG35,外輪橡膠材料,機械性能:抗拉強度≥150Mpa延伸率≥200%,硬度80°~ 85°。
4)電機防護級別為IP55的戶外型產品,工作電壓為380V,三相交流50HZ,電機功率為2×2.2Kw。
5)傳動系統(tǒng)設置過載保護裝置,設有過電流保護裝置,欠電壓保護裝置以及信號報警系統(tǒng)。過載保護裝置為當刮泥機的工作據(jù)矩超出減速機額定輸出轉矩時,該裝置可瞬間切斷電源,并發(fā)出報警。
6.3.3吸泥、排泥系統(tǒng)
1)刮吸泥裝置主要由刮泥板、吸泥管、集泥槽、中心泥槽等部分組成。
2)刮吸泥機工作時,從生化反應池進來的污泥經池底進泥管從中心立柱內進入二沉池,在穩(wěn)流筒作用下,水流由中心向池周邊擴散,濃度較高的活性污泥沉降于池底,清液經溢流裝置匯入集水槽。吸泥機傳動裝置帶動主梁和懸掛在主梁下的排泥槽、吸泥管繞池中心作旋轉運動,通過刮板將沉積于池底的污泥刮攏到吸泥管口,當虹吸管出口的液面低于沉淀池的液面時,利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虹吸管內充滿水,即人為地制造一個形成虹吸的條件,利用虹吸的原理將污泥抽到排泥槽并流入中心泥缸,通過預埋在中心支柱內的排泥管排出池外。
3)工作橋下端均勻的設置了數(shù)根吸泥管,吸泥管的口徑與根數(shù)應滿足工藝要求,安裝應垂直。根據(jù)全橋長度設計安排,用桁架固定,滿足工藝要求。每根吸泥管的管路上均設有流量調節(jié)閥,用于調節(jié)泥管的吸泥量,走道板上設有與調節(jié)閥對應的孔。吸泥管采用φ220×3mm的無縫鋼管。吸泥管不發(fā)生積泥,吸口具有足夠的強度,防止變形而發(fā)生吸口堵塞。
4)池底吸泥管口處設有“V”形污泥刮板(≥4mm),用于匯集池底沉泥,沉泥經吸泥管排出池外,以提高吸泥濃度,保證刮泥沿直徑方向分布均勻,不發(fā)生污泥堆積,減輕處理負荷。刮泥板與池底保持一事實上間隙,為10~30mm,刮泥板底邊鑲有橡膠板,刮泥板支架的作用一是連接刮泥板,二是保證刮泥板工作時的剛度要求,結構輕巧,穩(wěn)定可靠。
5)池底部污泥靠靜壓經吸泥管流入走道橋下的集泥槽,集泥槽與中心泥槽用虹吸管相連接,集泥槽內的污泥順勢流入中心泥槽內。吸泥槽應有斜度,其內部應安裝錐形調流閥,并與相配的吸泥管準確對中,其動作應靈活、準確、牢固、無擺動。集泥槽的厚度不小于4mm。
吸泥管沿沉淀池的直徑方向分布,固定在集泥槽的下端,吸口距池底距離小于100mm。
6)刮板用304不銹鋼制作,保證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在最大刮泥阻力的作用下不發(fā)生變形現(xiàn)象,刮泥板下緣設有橡膠刮板,用不銹鋼壓條及不銹鋼螺栓固定在刮泥板上,橡膠刮板與池底的保持一定的間隙。其焊接應符合GB985的要求。
刮泥板的下邊緣與池底留10~30mm間隙,刮泥板的下邊緣設橡膠刮板。
6.3.4中心支座及集電裝置
中心旋轉支座由集電碳刷、集電銅環(huán)、轉動體、座、架、軸承組成。
? 中心支座安裝于池中心混凝土支墩上,工作橋與中心支座間采用雙鉸支式聯(lián)接,結構合理,有效的減少了回轉支承的傾覆力矩和轉動阻力,能夠承受工作橋及水下部件所加載荷且回轉3600轉動靈活,軸承可承受設備的運轉時產生的全部徑向和軸向載荷,軸承的使用壽命大于100,000小時。
? 旋轉中心與池體中心重合,同軸度誤差不大于Φ5mm,中心支座的鉛垂度保持在0.5‰以內。
? 回轉支承具有最大的傾覆力,安裝支座時底面水平,旋轉中心與池體的中心重合,經多年的應用證明,其承受力、抗傾覆力以及使用壽命等性能優(yōu)越。
? 回轉支承采用油脂潤滑方式,注油口操作簡單。
? 集電環(huán)裝置安裝在中心支座的中心,將刮泥機的電源、控制信號進行傳輸,該裝置主要有集電環(huán)、碳刷等,它由集電環(huán)(靜環(huán))與碳刷(動環(huán))組成,以滿足刮泥機供電要求,材質為黃銅,絕緣材質酚醛層壓板,集電環(huán)裝置安裝時保證滑環(huán)在水平位置,且電刷寬度在滑環(huán)的寬度范圍內,兩組刷握對應安裝,刷握線沿走道中心線布置。
? 集電環(huán)裝置轉動時碳刷與集電環(huán)緊密接觸,其接觸面不小于碳刷面的1/3,人字形刷握配用的恒力彈簧不允許有電流通過,其刷握間及集電環(huán)間的絕緣材料的抗漏電強度不低于GB1336-77中的VI級標準或等同標準,集電環(huán)裝置配防雨罩。
6.3.5 浮渣刮除系統(tǒng)
1)浮渣刮板、浮渣擋板、周向浮渣擋板、浮渣漏斗、沖洗水閥皆由304不銹鋼制作,各連接部位由橡膠過渡。
2)提供設備一次預埋的尺寸和二次預埋的備件以及各連接部分的支架。
3)浮渣刮板轉動靈活,它懸掛在主梁下能將浮渣刮集到浮渣漏斗中并順利通過。
4)沖洗水閥滾輪在閥體上滾動靈活,閥體開閉正常,關閉后無泄漏。
6.3.6 自動清洗裝置
自動清洗裝置使用靈活,能隨著工作橋運動自動清洗周邊出水槽的集結污物,其自動清洗的能力能適應所使用的環(huán)境
6.3.7電氣控制
1)該設備控制系統(tǒng)設有現(xiàn)場控制和遠程控制,實現(xiàn)現(xiàn)場控制是通過安裝在設備上的控制箱內的按鈕實現(xiàn),而遠程控制通過PLC,控制箱內設“自動——關閉——手動”開關和“開”、“關”、“扭矩過大”等信號燈,所有信號均可反饋到中央控制室。
2)控制柜結構與功能:
A.控制柜為室外支架安裝。要求前檢修,設前開門;電纜進出線為下進、下出式;柜內應有防凝露的電加熱單元;柜內塑料元件應無鹵素,CFC,阻燃,自熄;柜體材質為不銹鋼;防護等級IP55。
B.控制柜用于控制刮吸泥機的控制,保護及配電;控制柜至少包括:空氣斷路器、熱繼電器、控制操作單元(選擇開關、按鈕、信號燈、中繼)以及動力與信號接線轉接端子等元件;柜內動力及信號電纜轉接端子的選擇應與設備功率配套;“手動/自動選擇、運行、故障等信號應送入PLC系統(tǒng),自動時由PLC系統(tǒng)控制設備的運行”;工作電源:AC/380V/50HZ,三相五線制,輔助電源:AC/220V/50HZ。
6.3.8穩(wěn)流筒
1)穩(wěn)流筒采用304不銹鋼制作的圓柱結構型式,并設有加強圈,使具有一定的強度,不易變形,導流筒通過支架固定在池中心砼進水筒外。螺栓連接部位密封不漏水。
2)導流筒的直徑與高度設計保證導流筒出水的沉淀效果及勻速向池周輔流。
6.3.9反吹系統(tǒng)
1)每臺刮吸泥機均需有空氣反吹系統(tǒng),以便在必要時輔助吸排泥。
2)空氣管路應進行氣密性試驗,無明顯滲漏。
6.3.10銘 牌
在每一臺設備的明顯位置固定一塊銘牌,其型式與尺寸符合有關標準中的規(guī)定。標牌內容如下:a.產品型號、名稱。b.主要技術參數(shù):沉淀池直徑m,周邊池深m,運轉速度m/s,電機功率kw,重量kg。c.外形尺寸:長×寬×高 mm。d.出廠日期e.出廠編號。沒有買方代表的同意,賣方在橋架上增加任何標記。
6.4、材質
6.4.1所有螺柱、螺母、墊圈及一些標準件和預埋件都為不銹鋼。
6.4.2設備的水下部件和與污水接觸的部件全部采用304不銹鋼、水上部分應采用鍍鋅鋼。
6.4.3行車輪子采用外包橡膠的鋼輪,鋼輪材料為ZG35。
6.5資料提交
供貨商應提交下列資料
6.5.1上述設備的總體布置圖,圖中需表明詳細的技術規(guī)格、裝配結構、零件材料和防護涂層說明以及設備的外形尺寸和安裝、維修運行所需的空間要求。
6.5.2基礎螺栓布置詳圖和土建荷載。
6.5.3制造和質保措施。
6.5.4設備的安裝、運行、維修手冊。
6.5.5電氣原理圖及備件表。
6.5.6供貨商資格證明和五年以上同類設備供貨和應用業(yè)績。
6.6焊 接
6.6.1焊接件焊縫的形式和尺寸應符合GB985-88的要求,所有焊縫應保證牢固可靠, 并清除殘渣,氧化皮及焊瘤,不允許有裂紋,夾渣、燒穿等缺陷。焊接件各部焊縫應平整光滑,不應有任何裂縫和較嚴重的氣孔、夾渣、未焊透、未熔等缺陷,其質量應按GB50205中的三級標準檢驗,主梁的對接焊縫質量應按GB50205中的二級標準進行檢驗,并提供出廠檢驗報告。
6.6.2整個焊接工序中應符合JB/ZQ30 11-88。
6.7、檢查和驗收
6.7.1所有設備在出廠前需進行空載試驗,并提供工廠試驗的合格證書。
6.7.2供應商應完好無損地把設備送到目的地,同時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期間,應派遣機械、電氣控制工藝工程師和安全質量監(jiān)督人員到現(xiàn)場指導安裝和提供技術服務。并為用戶提供必要的現(xiàn)場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