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荒、水饑、水污是困擾現代人的煩心撓頭大事,關乎人類,生物生存,地球存亡要命的大事。水處理、水凈化、淡化、脫鹽成為必然,必須。
水處理方式很多,傳統方法技術不乏增加二次、三次污染,能耗增加,溫室效應的提升等,
節能環保的革新方法不斷被努力追求。新方法、新思維、新創造常有涌現。
由于社會生產、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水饑、水荒、水枯、水污的纏擾,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應用。
常說的水處理包括:
污水處理和飲用水處理兩種。經常用到的水處理藥劑有: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鋁鐵、堿式氯化鋁,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及各種濾料等。飲用水包括海水淡化,脫鹽,凈化等。
簡單講,“水處理”便是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對生產、生活不需要的物質的過程。是為了適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對水進行的沉降、過濾、混凝、絮凝,以及緩蝕、阻垢等水質調理的過程。
水處理的效果可以通過水質標準衡量。新的
節能環保的水處理不斷嘗試正向滲透法,是新的希望和未來
正滲透-水純化和脫鹽的新途徑
“滲透”在海水淡化、脫鹽、水處理領域,啰嗦、復雜一下又稱正滲透、或正向滲透,以示與反滲透、反向滲透法、逆滲透的差異、區別或對應、強調,正向滲透法是與反滲透互逆的一對方法。正滲透作為一種潛在的水純化和淡化新技術,世界上正對其進行著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國外1976年,有液-液體系的原始嘗試,國內1992年,發明過液-固體系的正向滲透(非加壓)吸附滲透法脫鹽(CN92110710.2)。直到約10年后,又重新跟隨國際潮流,開始標準的模仿復制的模式,2008年開始有綜述報告。
水處理設備
主要應用領域:
1、生活設施領域:各式熱水
鍋爐、中央空調、換熱系統、家用中央空調、壁掛鍋爐等。
2、工業通用設備:空壓機、制冷機、換熱器、冷卻器等。
3、特殊行業應用:食品、制藥、酒類等行業用水設備的防垢、除垢、磁化、殺菌滅藻建立環境友好型水電建設體系。
宏大設想:尋找水處理脫鹽新技術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壓力驅動反滲透膜分離技術(RO)在膜、膜組器、設備和工藝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創新和改進,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RO技術在節能、環保領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脫鹽來講,RO技術可認為已接近發展的頂峰。因此,近年來國外已經開展了“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FO)”的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食品加工、醫藥等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壓力延緩滲透(FRO)海水發電”,更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清潔再生能源開發技術J。但是國內目前對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關注得很少,相關研究和論文也不多。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了創造性的發明“非加壓吸附滲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正向滲透分離技術很早就得到了應用。很久以前,人們就采用食鹽來長期貯存食物,因為在高鹽環境下多數細菌、霉菌和病原菌由于滲透作用會脫水死亡或暫時失去活性。如今,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進行
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垃圾滲透液處理等研究;食品工業在實驗室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來濃縮飲料;緊急救援時的生命支持系統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制取淡水。近來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正向滲透技術已經應用于人體的藥物控制釋放。
非加壓滲透吸附法(90年代)
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或稱為“正向滲透法”,讓水通過多孔膜正向滲透進入一種超強吸水的吸附劑或鹽濃度甚至超過海水的溶液或固態物,不需要外界加壓,但溶液里的特殊鹽分"提取液"很容易蒸發,不需要加太多的熱(加熱能與反滲透加壓的能量比?)。分固態鹽、液態鹽方向。固態鹽解吸附耗能更小。
海水淡化技術: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CN92110710.2)1992年:上個世紀90年代鄧宇的發明,《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另外兩種方法都在薄膜結構上有了創新和改進
碳納米管薄膜
一種用碳納米管來做薄膜的小孔活細胞的蛋白質膜,薄膜的孔用引導水分子通過活細胞的細胞膜的蛋白質來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