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善”陳光標在綿陽災區建廢棄板房處置試驗基地,日處理能力達5000套
□省民政廳副廳長杜小炎:“按每套板房37公斤廢泡沫計算,四川災區的廢泡沫可以鋪滿從宜賓到南京的長江,所以對板房廢棄泡沫的處理迫在眉睫,一定要高度重視。”
□“中國首善”陳光標表示,他今年還會像去年一樣,利用一切機會,動員有愛心的企業家,帶著家人來災區過節,并盡可能地給予災區群眾力所能及的幫助。
將白亮而不規則的泡沫板一塊塊“喂”進機器,5秒鐘之后,燙手的黃色塑料條便吐出來了,經過降溫,變得堅硬的“面條”被粉碎成玉米粒一樣的原料,等待制作成鞋底等物品……
昨日上午,在綿陽高新區石橋鋪陽關小區旁一處廢棄的活動板房區,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綿陽分公司正在忙碌生產,他們的廢棄板房處置試驗基地日處理能力達5000套,目前已在綿陽災區回收處置了7百余套廢棄板房。
災區建試驗室無害化處置廢棄板房
“5·12”大地震發生后,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帶領120名員工深入災區搶險救援,還先后捐贈錢物過億元。
在對災區的援建過程中,憑著多年從事拆遷的經驗和社會責任感,陳光標意識到,待災區群眾搬進永久性住房后,如何處理這60多萬套活動板房就成了棘手問題。板房的夾心層是含有聚苯乙烯有毒物質的泡沫板,如果隨意丟棄甚至焚燒,寶貴的國家資源流失不說,還會造成巨大的白色污染。
回到江蘇后,陳光標聯系多家高校的教授學者,并組織公司技術人員,研制出泡沫塑料回收的一系列應對方案。今年6月,陳光標投入500萬元在綿陽設立了分公司,建起了板房回收、處置的無害化處置試驗室。
廢泡沫變鞋底日處理能力達5000套
在位于綿陽高新區石橋鋪的處置廠房中,廢棄板房要經過三個流程變身:首先是將泡沫板從板房材料中剝出,將鋼板壓成塊狀,等待回爐;然后是將泡沫板經高溫壓成塑料條;最后是將塑料條粉碎成顆粒,等待進行再利用。
為了能快速機動,工作人員將回收處理也就是將泡沫板高溫壓成塑料條的設備分
裝為兩種:一臺放在汽車上的處理設備,可以隨車快速移動到各個目的地。而相對固定的,則是放在一個改裝集裝箱里的兩臺處理設備,運到目的地后進行固定,而再次遷移時,放到汽車上即可自由移動了。目前該公司已有20臺流動車,每天處理能力達到5000套板房。
大部分要報廢合理處置板房很重要
據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科學、合理
處置活動板房,確保有效再利用和不污染環境是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臨時安置的群眾陸續遷入永久性住房,除綜合循環利用和回收儲備外,尚有很大一部分板房要報廢處理。而目前還存在由群眾自行處理的現象,存在環境污染的隱患。
在昨日的廢棄泡沫板處理現場,帶領相關市州負責人前來考察的省民政廳副廳長杜小炎要求,大家回去后重視廢棄板房的處置,一定要做到無害化。
記者青興海攝影朱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