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上半年,省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先后赴合肥、淮北和馬鞍山等地進行專題調研。經過開展實地調研、廣泛了解情況、聽取意見,調研組認為,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水環境質量持續得到改善。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水環境保護工作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調研組認為,我省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部分支流水質仍然較差。全省Ⅴ類及劣Ⅴ類水質的斷面仍占17.8%。二是黑臭河水體未得到有效治理。調查顯示,全省設區以上城市仍有225條黑臭河水體亟待整治。三是我省工業污水排放量占比雖逐步減少,但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淘汰落后產能等任務較重。
飲用水水源地也還存在安全隱患。據調研,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違法建筑、違法行為還一定程度存在。備用水源建設有待加強,目前仍有5個市、30個縣未建成備用水源。農村地區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基礎薄弱,缺乏必要的衛生防護措施和檢測設備。地下水水質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地下水污染較重。
農業面源污染管控難
目前,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呈現量大類多、分布廣的特點,總體狀況不容樂觀。農業面源污染業已成為我省主要水污染來源。調研組認為,農業面源污染排放主體分散、隱蔽,排污隨機、不確定,不易監測,監管難度大。全省農業生態環境工作僅停留在試點示范層面,難以推廣普及。
針對這些問題,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三農”委員會副主任,安徽農業大學國土資源研究所所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於忠祥從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源”、“匯”管控并重出發,建議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長行動,最大限度地整治亂施濫用化肥農藥的行為,推廣無害化防治病蟲害技術。他還提出,“農村塘壩體系是天然的農業面源污染‘處理廠’,是‘匯’污染治理的第一站。然而,當今的農村,絕大多數塘壩淤塞,遍布的是‘碟子塘’。”他建議結合實施“千村萬塘”工程,結合農村土地整治,修復和完善農村塘壩體系。“鑒于我省農村土地整治的新增耕地主要來源于坑塘填埋,建議取消新增耕地率3%的規定。”
“目前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有效的經濟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經濟處罰措施,二是經濟獎勵措施。”省政協委員,阜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庭奇認為,針對農業農村水污染現實情況,經濟處罰措施難以實施,增加綠色補貼,建立長期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是現實最好的選擇。“綠色補貼可采取對應用綠色生產技術造成成本上升及產量損失的進行綜合補貼;也可以直接對綠色產品進行扶持補貼,使綠色產品銷得出、收益高。”
城市污水分流處理成短板
在城市中,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據悉,我省部分城區尤其是老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有些污水管網破損嚴重,導致污水無法完全收集處理。雨污分流不夠徹底,污水順雨水管道直排江河或雨水進入污水管道稀釋污水濃度等情況還一定程度存在。此外,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目前還有很多鄉鎮基本上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中水回用工程建設進展緩慢,城市污水處理后利用率低。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達標排放后,主要污染物濃度還遠遠高于地表水水質標準。
李學良委員認為,我省水污染治理裝備產業仍然發展不足,多數環保企業產業、科技“兩張皮”現象仍較突出,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動力不足,導致水污染防治等環保裝備總體水平不高。他建議政府通過大力支持創新發展,促進產學研結合,支持現有環保企業“強體”、促進潛在環保企業“轉身”、加強外來環保企業“引鳳”來壯大水污染治理裝備產業。李學良提出,未來幾年我省水污染治理產品與裝備需求應該謀求重點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新建、提標改建;工業廢水處理的核心設備、高端材料及藥劑生產制造;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以及應急管理平臺和軟件系統等領域得到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錢敏認為,進一步改善排放水質極為緊迫。 “按照現行標準,即使入河排污口達標排放,仍會造成河流、湖庫水體水質超標。”為此他建議,在污水處理廠退水區設立人工濕地,對退水進行生物生態再處理,既可進一步降低退水污染物含量,改善入河水質,又可美化優化環境。對水污染重點地區和有條件的地方,提高污水處理廠退水排放標準,執行特別排放限值。
“多龍治水”不利監管
水污染防治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有長效機制。而目前我省多數地方治污資金主要依靠國家和地方財政投入,資金來源有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投入保障機制不完善,市場化融資困難。此外,在監管方面,“多龍治水”、政出多門、部門職責交叉問題突出。基層環保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人員、設備嚴重不足,“小馬拉大車”現象普遍。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完善進展緩慢,補償投入力度不足,補償渠道有待拓寬。
程曉舫委員提出,水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要“定調子”,從頂層設計上盡快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協作聯動機制,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同時,預防治理結合。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和嚴格區域環境準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嚴控新增產能,實施重點污染行業清潔化改造等。
楊天標委員則建議實行水污染防治任務清單制度。制定黑臭水體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行業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各項任務清單,并明確任務牽頭部門、責任人及完成時限。任務清單實施動態管理,分年度下達任務,逐項調度,逐一銷號。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由環保部門提請黨委、政府對其采取約談、掛牌督辦、項目限批等限制性措施。他還建議將水環境質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實施年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及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