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楊浦區智能化的行政服務中心正式開放運營。經營光電項目的王世洪告訴記者,如果不是行政服務中心,他不可能在3天內獲得營業執照。而這,只是楊浦更好地服務于科創企業的創新舉措之一。
從線上到線下的政務大廳
在“互聯網+”逐步走進政務的時代,實體行政大廳開出網絡辦事平臺并不少見;但先誕生于網絡,再走向實體化,楊浦是第一個。去年10月,楊浦“網上政務大廳”正式上線,一年后,網上大廳實現了實體化并正式開放運行。
占地6000平方米的政務大廳,共設有窗口61個,首批進駐中心協同辦公的政府職能部門共18家,納入行政審批事項及其他服務事項161項,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聯通的智能辦事服務。
帶著與生俱來的互聯網基因,又置身于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的熱土,新成立的政務大廳處處體現著智能化。
在行政服務中心執勤的機器人,在全上海是第一個。它能與人毫無障礙地進行交流,并對提問者的問題提供一連串答案,如果提問者不明白,還可以繼續提問。
此外,功能齊全的自主服務終端,能夠幫助辦事企業獲取辦事信息。輔助填表機,提供全部辦事事項的樣張、樣表,就算是初次辦理的企業也可以輕松地跟隨指示操作。通過網上政務大廳或手機APP,還可以辦理預約業務。
把18個職能部門搬到一起
實體大廳是網上大廳的延伸。“一年前,楊浦的網上大廳已經實現了各項辦理業務的電子化,但還有不少業務需要到不同部門現場進行辦理,如今,我們把18個分散在外的部門全都搬到同一個屋子里來。”楊浦區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科科長吳傳婷說。
據了解,企業辦理一般的申請事務都要經過提交材料、初審、受理、審核、發證、取證等環節。過去,在初審以前的所有環節都要求面對面進行,需要申請者跑到不同的部門去辦理。楊浦行政服務中心是對原黃興路企業辦事服務大廳和寧國路建設工程受理中心職能的深度整合。“中心最大的轉變是將多個單部門審批的模式,轉化為一平臺多部門協同受理。”
原來企業通過審批要“來回跑”,如今只需要“一窗受理”。“網上大廳與網下大廳高度聯動,大部分事務都可以網上受理,申請者只需要在提交材料原件和最后領證的時候來兩次就可以了。”吳傳婷說,未來的目標是實現線上流程的高度整合,申請者一次性就可完成審批。
為創新創業鋪平道路
王世洪畢業于上海理工大學,如今重回上海楊浦創業,看重的是楊浦創新創業的氛圍和對科創企業的良好服務。“過去辦理營業執照,至少要跑五六個地方,而在新行政服務中心試運行階段,我只是提交材料時來過一次,今天來就直接拿到營業執照了。”
服務好了,創新創業的好戲就會自然而來。今年,楊浦正式成為全國首批17個區域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之一,如何幫助企業創新發展,繁榮科創服務業是重要一環。未來,楊浦行政服務中心還將引入事中事后監管、企業大數據分析、電子政務云等信息化技術,為楊浦的企業和創業者們的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