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19日電 題:【繪夢絲路|風動篇】追風逐日,綠色發展點亮萬家燈火
沙燕翩翩飛九天,紙鳶盼春乘東風;風車踏浪兩相望,夜起微瀾夢里燈;情牽華箏共碧霄,海上絲路寄情長。2000多年前,陶瓷、香料、絲綢循海岸水行,商機無問東疆西界,海陸之風長年不息。

資料圖: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港舟山一跨海大橋。王剛 攝
10年前,“21世紀海上絲路”啟航,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多國揚帆競發、聯通四海,共赴海上通途大道。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印發“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綠色能源之風跨越亞歐大陸,吹醒了郁金香的花骨朵。中荷攜手開發海上風力發電,共筑可持續發展“藍色引擎”。

2023年7月12日,荷蘭王國駐滬總領事館樹德表示,荷中在未來能源領域合作空間廣闊。上海市經信委供圖
中荷深遠海海上風電研討會上,200位參與者共商共享創新成果,探索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藍色伙伴”的港灣日益堅固,海上風能之舟已揚帆,自然與科技之流融匯入海。汪洋之上,海天一色,交織出蔚藍圖景,一座座純白色的風機巍峨矗立,將風的力量凝聚匯結,惠及千家萬戶的“綠電”誕生。

資料圖: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完成吊裝。呂明 攝
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綠色產業“追風逐日”的腳步愈發堅實,注重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各方面、全過程。哈薩克斯坦科斯塔奈州沙漠戈壁上,一個個光伏電站拔地而起,為60萬戶居民帶來平價電力。作為中哈綠色能源合作項目之一,5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卓有成效,每年發電量8080萬千瓦時,為當地減少碳排放8萬余噸,中國攜手哈薩克斯坦,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踏實前行。

資料圖:整齊排列的光伏發電板。李雋 攝
從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項目,到阿根廷高查瑞光伏電站項目,再到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十年來,中國不斷分享先進技術、方案,一大批清潔、高效、質優的綠色能源合作項目相繼落地,為共建國家低碳發展助力,奏響萬里藍天下的風電之歌。

資料圖:河北張家口建設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圖/CNSphoto 任海霞 攝
如果說,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是中國人的浪漫,那么讓綠色之風,沿著“一帶一路”吹向世界,則寄托了中國人更長遠的堅守和更盛大的情懷。春風拂綠,暖陽耀綠,碧波漾綠,綠色發展,清潔世界。中國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建設更緊密、更綠色、更包容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共繪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