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得知,榮程集團有一套自己的“加減乘除組合拳”:以產品研發做加法,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減少普鋼產量,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優鋼和品種鋼的比例上升至50%。部分產品成功打入汽車、高鐵、海洋工程、軍工等領域,產銷率保持100%;以控規模,減總量做減法,在2014年主動壓減50萬噸產能的基礎上,優化生產組織,通過轉爐多吃廢鋼等,壓減高爐產量,粗鋼產量同比降低5.7%,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1.27公斤標準煤,實現“減量、減碳”生產;以“互聯網+”做乘法,通過智能化建設,大幅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人均產鋼接近1000噸,職工收入逐年上升,同比增長10%;以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做除法,通過工序優化和節能減排項目的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同比降低12%,實現主業做精,綠色發展。通過“加減乘除組合拳”的全面推進和實施,榮程集團持續保持盈利,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8億元。
“榮程,不止于鋼鐵”,這是榮程集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給出的答案。除了在鋼鐵主業中深耕細作,榮程集團還在新興領域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從制造到創造,從制造到智造,從單一產業到相關多元發展和全面提升的新路徑。其所涉及的一、二、三各個產業,每個都玩得“有模有樣”:融寶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上半年同比增長125%;時代記憶紀念館開館兩年來,參觀人數累計突破12萬人次。
還有一批企業的轉型并不像榮程集團這樣主動。不是企業“不想轉”、“不敢轉”,而是“不會轉”、“沒錢轉”。根據這一情況,天津市明確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6條主路徑,即改造提升一批、專精特新一批、產業轉型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組一批和載體升級一批。并在萬企轉型升級行動中,通過資金補貼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以前,小站鎮生產閥門的企業有140多家,規模參差不齊,燒煤的沖天爐冒的都是濃濃的黑煙,對周邊環境污染嚴重。”津南區大站閥門集團總經理王富來說,“大站閥門總廠帶頭對沖天爐進行改造。市、區政府兩年合計補貼資金1136萬元,改造小站地區閥門企業沖天爐78座。除了沖天爐改為電爐,企業還提升了生產線,現在工作環境變好了,勞動強度降低了,企業效益提升了,員工收入也提高了。”
據了解,截至2016年6月,天津市累計有13841家企業完成16497個轉型升級項目。共落實市級資金27億元,完成技改項目5697個,培育“專精特新”產品337項,關停淘汰企業1097家,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兩年下降15.38%,企業發展后勁和經濟發展質量明顯增強。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局長尉永久說,“萬企轉型為企業鋪就了一條嶄新的創新發展之路,數以萬計的企業成為‘早轉早受益’的典范,將帶來天津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