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企業奮斗了8年,終于等到了這個起點。”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現場比價會上,兩鬢斑白的范多旺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作為蘭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位“老光熱人”已經堅守了多年。
當天的會議現場,共聚集了109個申報的示范項目和數十位企業的老總,申報材料堆滿了會場一角,追逐光熱產業的熱情驅散了初冬的寒意。隨著國家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啟動,光伏之外另一種大規模的太陽能利用方式漸行漸近。
項目開發進入實質階段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新技術領域,同等裝機規模下,無論是發電效率還是電源的穩定性都遠勝光伏。
在業界看來,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的開發進入實質階段,將促進光熱發電行業的全面發展。
“我們在光熱這個行業堅持了很多年,如果沒有這個示范機會,始終啟動不起來。”范多旺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多年來,由于光熱發電市場沒有啟動,單純制造裝備賣不出去,逼著企業既要做裝備制造,又要搞實驗電站集成建設和運營,“其實我們只想專心做好制造,我們的優勢在這塊”。
天津濱海光熱發電投資有限公司蘇堅健抱有同樣的感受。他透露,公司全力打造的中國首個光熱發電全產業鏈生產制造基地正在天津濱海新區緊張建設中,光熱產業發展可謂是萬事俱備,只等政策的春風。
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調研結果顯示,國內光熱發電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年供貨能力達到近1吉瓦,但由于市場沒有需求,企業生存艱難,產能無法發揮。
“光熱發電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產業鏈從材料、設備、系統到集成都有成熟的經驗,只要支持政策一出臺,發展會很快,這次示范標志著光熱產業化邁出了第一步。”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劉曉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