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國智造 世界影響(第二季)——尋找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大型頒獎盛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出席并致辭。他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歷史看,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將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借助品牌途徑向全世界亮出“中國智造”新形象。
趙華林介紹,現在傳統制造業,尤其是原材料基礎工業面臨很大的困難,發展受到了制約,包括鋼鐵、電解鋁、水泥、有色金屬等等,經營比較困難。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如何從制造大國向制造槍國,是我們應該而且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黨的五中全會上講,我們考慮任何工作,經濟新常態是邏輯的起點,所以必須要考慮經濟新常態。比如說鋼鐵,現在的價格指數是1994年的60%,也就是現在的鋼鐵價格是1994年的60%,1994年的物價水平是什么樣的?明年上半年會不會好了呢?要不要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智造呢?那是必須的,如果這樣的話,經濟新常態告訴我們,短時間內傳統的東西是不會有大的改變的。所以,必須要從大邏輯出發,要為我們制造業發展提供空間,各行各業的裝備需求,人民消費的需求,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民生需求,很多需求還沒有滿足,供給和消費有了不配套的現象,所以在供給側要發生改變,智能智造就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從經濟發展和制造主要依靠資源要素的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趙華林說,“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高質量已刻不容緩。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就必須打造‘中國智造’品牌。”
趙華林介紹,打造“中國智造”品牌需要抓住的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要抓住技術創新這個核心。創新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智慧制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創新,創新是智慧的體現。
第二,要打造綠色制造這個品牌。現在打造的東西很多,但是如果沒有綠色制造是很難持續的,綠色品牌非常重要,很多生產過程中要注意綠色,要對人和環境做到保護,最小程度傷害的制造。
第三,要運用“互聯網+”這個模式。最近檢查了一些企業,有些企業經營飛機困難,但是在“互聯網+”方面他們有突破,比如說我們檢查了攀鋼,他們把鋼鐵和物流結合起來,效果非常好,投資了四千多萬,幾個月之內效益就非常好,傳統企業,傳統的鋼鐵行業非常困難。像高鐵的鋼軌、重型鋼軌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只要貼上的標簽就出去了,所以品牌非常重要。“互聯網+”、雙創是智能制造非常重要的方面。
“打造中國制造品牌需要政府凸顯政策的保障作用,為制造業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加強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推動建立完善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充分激發和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活力,使‘中國智造’品牌成為世界品牌的中堅力量。”最后,趙華林講述了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