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拉美、亞洲將成風電行業亮點 2011年全球風能增長6%
世界風能協會網站7日晚間發布報告,對去年全球風電市場各項數據進行披露,并對歐美市場與新興市場去年的風電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點評。
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1GW(1GW=1000MV),目前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已超過238GW。這表明去年風電市場的年增長率達6%,總量同比增長超過21%。另一組統計數據指出,在全球已經有風電商業運營項目的75個國家中,超過22個國家裝機容量已逾1GW。
“2011年對風電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或許2012年也會是,但長期來看我們仍然認為行業基本面非常樂觀。”世界風能協會秘書長索耶爾稱,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大部分新增裝機會出現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尤其是拉美、亞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將推動這個市場更快地增長。
報告對于中國風電市場的分析中提到,中國已經以62GW的累計裝機容量確立了全球風電市場的領先地位。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李俊峰說:“2012年,中國的風電行業將與政府政策和市場要求聯系得更緊密,期待中國風電產業明年能更強大和有競爭力。”
就發展相對成熟的歐美風電市場來看,歐洲去年新增裝機9.6GW,總裝機容量上升至94GW,這一數字支撐著歐洲6.3%的用電需求。美國風電行業去年新增裝機6.8GW,形勢有所回落。“過去幾年我們使風電裝機量在美國的新增裝機里占到了三分之一,而且正在努力實現到2030年使風電能提供美國20%的用電量的目標,這也是布什政府之前的政策之一。”美國風能協會理事長丹尼斯透露。
索耶爾對2012年拉美、亞洲和非洲的風電市場表示出樂觀的判斷,但他同時指出,“如果不對全球傳統發電方式的碳排放成本價格化后計入其真實發電成本,風電產業將在一直在巨大壓力下前行。”
風電分布式發電遭遇并網“緊箍咒”
現有全部機組均需技術改造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十二五”風電裝機達1億千瓦的藍圖中,包括2300萬千瓦分布式風電的裝機份額。近日,國家能源局還專門發布《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以推動并規范分布式風電項目發展。
截至目前,包括河南、安徽、山西、貴州等被列入分布式風電重點發展區域的省份,其相關規劃制定仍顯滯后。此外,分布式風電項目尚未全面開建,卻遭遇電網提出的一系列為適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并網技術要求。相關專家指出,這些技術指標相對于只有5萬千瓦的發電項目來說,將大幅提高其運營成本,進而直接影響企業收益預期。
全部機組需改造
按照上述《意見》要求,國內建設的分布式風電項目從前期立項到中期建設,再到后期運營,都要適應當地電網架構及并網技術規范要求。
在申報分布式風電項目上,須符合多項要求,其中包括只可接入當地已有110千伏或66千伏電網系統,為確保當地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所建項目須多點接入,且單個項目裝機容量上限不高于5萬千瓦等。
國內一家大型風電場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要求多點接入意味著各風電場開閉站數據信號采集后都要傳送至集控中心,可能會出現通信接口不足的問題,而這將增加后期風電場運行時的集中管理難度。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目前國內風機制造商所產機組的技術參數均以接入大電網為準,在分布式開發的條件下,就意味著所有裝入分布式風電場的機組均要進行電網接入技術改造。
而在項目運行方面,電網更是提出一系列并網規范要求,例如要求項目業主建立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同時定時報送風電場運行數據。但在電網保障風電場滿負荷發電方面,《意見》只以“電網企業應保障項目的并網運行、電量計量和所發電量的全額收購”一句帶過,沒有附帶相應的約束措施。
成本增加高于大型風場
對于電網提出的并網技術規范,眾多風電場運營商都很理解。但對于他們來說,將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負擔卻多有無奈。“事實上,對于機組的并網技術改造,電網自己都不清楚分布式風電場到底該如何改。而且,一個5萬千瓦的大型風場機組并網改造動輒須上百萬元,分布式風場改造技術難度更大,預計給風場業主增加的成本更大。”上述負責人說。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分布式風電并網在技術、經濟性和政策扶持上均相對于大型風電項目開發來說滯后很多,這就決定了分布式風電大規模發展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分布式風電的隨機性更甚于大型風電場,其對電網的影響更大,如并網措施不能及時跟上,未來可能造成的‘棄風’現象要比大風電基地更嚴重。”白建華說。
而對于國內眾多欲進入分布式風電領域項目開發者來說,上述一系列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成本增加,乃至項目投資回報周期漫長的擔憂,讓他們從去年的一陣狂熱慢慢地冷靜下來。
“分布式風電項目綜合投資成本本身就比同等規模的大型風電場高出5%以上,現在又要加上很多不可預知的成本壓力,這些都讓我們這些開發企業不得不望而卻步。”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