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 生態文明開啟新時代》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儀式。圖為作者趙建軍在儀式上講話。新華網記者 陶葉 攝。
新華網記者 陶葉
“為了寫這本書,我走過很多地方,有山清水秀環境好的地區,也有污染很嚴重的地方。為了經濟建設,我們已經付出了生態代價。我呼吁全社會共同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念,共同圓大家的一個美麗中國夢。”5 日,在《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 生態文明開啟新時代》的新書發布儀式上,這本書的作者、中央黨校哲學系教授趙建軍說。
城鎮化是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的城鎮化,趙建軍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城鎮化要實現低碳化的轉型。
“可持續性發展理念要求人與自然、社會三者協調基礎上的發展,對技術的創新和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過技術創新對原有的傳統的技術觀進行革命性的變革,摒棄原有的工業文明的技術范式的高碳化,促進技術范式的低碳化的轉向。”趙建軍說。
趙建軍認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是技術范式低碳化的重要體現。城鎮經濟發展的低碳化,就是要徹底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全球能源利用的結構,通過技術的低碳化將能源利用方式轉換成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綠色利用方式。
在書中,趙建軍也提出了中國城市應對技術范式低碳化轉型的五點對策,即將低碳經濟發展融入工業化和城市化、明確城市低碳經濟的發展內容和途徑、調整城市能源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對城市低碳政策的制定完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態思想意識。
“這五點都很重要。要通過在城鎮中發展低碳經濟來調整現行的能源密集和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模式。要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煤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凈化比重,倡導低碳和無碳能源,促進能源供應的多樣化,發展有別于發達國家的能源利用發展模式。政府應引導大眾的低碳消費,大力普及生態知識,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減碳的習慣。”趙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