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產企業對針織圓機的個性化生產要求逐漸提高,天津市針織技術研究所李哲在參觀今年的第十五屆上海紡織工業展后認為,針織圓機正在朝著既高速高效又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
綜觀第十五屆上海紡織工業展覽會展出的針織圓機,可以概括出這樣幾個關鍵詞:特色機型、節能環保、高速、高穩定性、降低投入。
特色機型受青睞
從展會可以看出具有靈活性、個性化的特色機型逐漸受到客戶的青睞。比如,長期以來調線器的體積是制約針織調線機路數提高的瓶頸,而廣東高要市鍵鏵機械有限公司推出的JH-2DK-4CSJ 4色調線單面機,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具有專利技術的調線器。該設備具有獨立剪紗功能和防棉絮堵塞設計,采用特殊設計的控制傳動機構,無需使用導電環選針器,只要調線器接上數據線即可獨立控制選紗,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機械磨損,同時大幅減小了裝置的體積。此外,簡單的喂紗傳動裝置使其工作動程更短,機器運行速度和穩定性更高。
新加坡利達有限公司推出了一臺UPX-3SK 型高速單面機,筒徑為762毫米,路數90F,機號28針/25.4毫米,速度可達45轉/分鐘~50轉/分鐘,即使在加氨綸編織時,速度也可達到30轉/分鐘~35轉/分鐘。該機采用導紗器圓盤和中央升降聯動結構,只需調控升降就可以使導紗器的喂紗角度和三角相對于導紗器的位置恒定不變,有利于提高工藝的可操作性;相鄰三角之間的針踵過渡采用較小的針道間隙,此結構可以使機器獲得更高的轉速,且機器運行中噪音和共振較小,織出的布面也更為平整;導紗器為陶瓷結構,采用吊紗嘴的設計,配合中央吹風的三位多孔噴風結構以及加油器的噴霧結構,更有利于機器在高速運轉下的穩定、清潔和散熱。
永信電腦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推出了兩臺具有可變筒徑功能的雙尺寸大圓機,一臺是762 毫米/864毫米互換筒徑單面機,另一臺是864 毫米/965毫米互換筒徑雙面電腦提花機。以JC-HS3F 型762毫米/864毫米互換筒徑單面機為例,當設備為864毫米筒徑時,路數為102F,當需要轉化為762毫米筒徑時,只需將織針三角和沉降片三角路數減為90F,其他都按照一般大圓機更換針筒的方式進行即可,不需要額外更換三角。這項新技術可大幅降低企業的設備投入,受到中小型針織企業的普遍歡迎。
天津田園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推出了一臺可自動改變壓針的小筒徑羅紋機,該機可由計算機控制,自動改變壓針三角的位置,從而能編織出疏密有秩的羅紋織物。它可廣泛應用于毛衫、羽絨服等服裝的袖口、下擺,醫用手術服,彈性繃帶,膠靴里襯,工業管材里襯等。與傳統的使用羅紋織物縫制生產的方法相比,該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隨著國家對于節能減排要求的提高,各家制造企業也開始在節能降耗上下起了功夫。以振富針紡機械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一方面在日常的生產中,加強管理、更換節能設備,降低自身能耗;另一方面,在進行大圓機設計時,通過加強潤滑、提高設計精度等方法,減小機器運轉過程中的阻力,降低設備耗能,以便于使用該設備的企業節能減排。
另外,永信電腦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圓機應用了其自主研發的JA-CMS 型高轉速浸油式編織組,該設計可有效減少機器能耗,降低客戶生產成本。該編織組由5 個部件組成:浸油式針筒、浸油式三角、織針、間隙微調式心臟、均勻可調式油路,各部件之間相互作用,從而降低了機器的磨損,提高了機器的使用壽命。下面從兩個主要方面予以說明:一是浸油式針筒。在傳統針筒的基礎上,改進針筒的結構,減少織針與針筒的接觸面積,針油在浸油式針筒內部也可有效地儲存,減少了織針與針筒的摩擦系數,從而降低了摩擦阻力,減少了機器能耗,提高了織針與針筒的使用壽命。二是均勻可調式油路。在噴油機和編織組之間加裝數個可調抵抗式比例分配器,噴油機的油管連接在數個分配器上的進口處,而出口處的噴油管和心臟的噴油嘴連接,這樣可有效增加噴油管的數量,而且每個噴油管的噴油量都可以通過分配器上的調節旋鈕單獨調節大小,這樣就可以均勻有效地控制噴油量的大小。
織造過程中如果織針損壞,會引起坯布出現長疵點,造成大量浪費,因此在生產中需要擋車工格外用心,經常檢查布面。由于目前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提高,織造廠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在生產過程中自動檢測壞針的設備,于是大圓機斷針監控系統應運而生。
現狀與存在問題
多年來,大圓機機械制造領域魚目混雜,在針織行業整體形勢良好的時期,如2005年~2006 年,很多依靠組裝起家的大圓機制造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由于當時緯編針織品外貿訂單數量激增,這些質量、價格不一的大圓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場的剛性需求。
但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市場對大圓機的需求減弱,尤其是2011年,國家通過加息和提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縮緊信貸,使針織企業資金鏈更加緊張,購置設備的意愿進一步降低,導致市場出現大圓機產能過剩的現象。
在新品研發方面,由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導致企業維權的成本過高,降低了企業研發新品的熱情。很多大圓機企業一方面由于害怕被其他廠家抄襲,因此不愿進行研發,另一方面又緊盯其他企業,希望能將其新技術應用于自己的產品中,這樣的現狀也極大地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針織圓機市場的重新整合在所難免,一些依靠組裝生產的廠家會自動被市場淘汰,而一些優質企業則會被其他資本雄厚的企業并購,相信未來的國內大圓機市場會出現新一輪洗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