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網訊:訊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南京市主城區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和運營研討會上獲悉,我市主城區已建和在建污水處理能力達136.5萬噸/天,具備較好的資源基礎。但我市探索再生水利用的道路并不平坦,2005年開始嘗試,截至目前,僅城東污水處理廠每天有16萬噸出水被回用,城市的綠化澆灌、路面噴灑還是依靠自來水。
再生水利用,究竟難在哪?
僅10%再生水被回用,路面噴灑、景觀綠化用的都是自來水
再生水,也叫“回用水”或“中水”,是指城市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水質介于飲用水和污水之間,主要用于景觀環境用水、工業用水、農林灌溉和洗車、消防、沖廁等市政雜用。
記者了解到,我市主城有7家正式運營和試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正式運營的5家為城東、城南、城北、仙林和江心洲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136.5萬噸/天。
記者昨天在城北污水處理廠看到,經處理的污水達到排放標準后,全部通過金川河口流入長江;江心洲污水處理廠、鐵北污水處理廠等亦是如此。據悉,我市每天未得到有效回用直排長江的再生水達120萬噸。16萬噸被回用的再生水,是從城東污水處理廠排入七橋甕濕地,經凈化后用作運糧河的景觀水。
“如果再生水被有效回用,城市運營將節約一筆不小費用。”研討會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市綠地澆灌、路面噴灑等,基本用的是自來水。以綠地澆灌為例,夏季日用水量達6000噸,冬季日用量也超2000噸。“再生水的成本每噸1元左右,比自來水便宜約2元。如果用2000噸再生水代替自來水澆灌綠地,一天就可省下近4000元,一年就省下近150萬元。”這位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再生水管網建設滯后,水質標準還未達標
相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0%左右,我國北京、昆明、西安等城市的利用率也達到50%左右。
我市再生水利用難在哪?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為讓再生水得到有效利用,我市曾出臺規定,要求在新區建設時須同時建設再生水循環專用管道,仙林大學城是首個嘗試的區域,但因種種問題至今沒能完全建成投用。
“應該說,再生水利用管網建設在我市還是一個空白,這是影響其使用的一個主要原因。”南京市城建集團工程部副部長常紅晨告訴記者,另一重要原因是水質問題,“再生水利用需達到一級A標準,目前我市除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達到標準外,其他均為一級B。提高排放標準,污水處理企業必須加大投入改進技術,但現階段沒有政策和資金扶持,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麒麟生態科技新城將實現再生水100%利用
根據我國《“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作為全國36個重點城市之一,到2015年,我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再生水利用率需進一步提高。
為力推使用再生水,我市城東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已開始建設,明年7月投入使用后,將成我市最大的再生水利用工程,出廠的再生水將全部輸入麒麟生態科技新城,用于生態補水、沖廁和園林綠化等。
“為將我市打造成生態型城市和節水型城市,未來5年,將從多方面加大力度推進再生水回用。”市城建集團總經理蔡龍表示。
如何推廣利用好再生水?一位業內專家認為,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不可或缺,“由于再生水利用需單獨建設管路,投入大,還需破壞原有的建筑設計,政府部門應盡早出臺相關規劃和政策,對于符合建設中水設施條件的,應做到與建設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并實行審批后監督、驗收備案和運行監管。另外,再生水利用給社會節約大量的水資源,政府可考慮給予減免排污費、工程補貼和節水獎勵等。”
【他山石】
西安:沒有配套再生水設施,罰10萬—20萬元
日前出臺的《西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條例》要求,再生水供水管網到達區域內,在水質符合用水標準的前提下,應優先使用再生水。新建、改建、擴建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沒有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的,或配建但未經驗收的,將處以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北京:5萬平方米小區必須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北京市《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節約用水設施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筑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公寓;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文化、體育等建筑;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區和集中建筑區等新建項目必須設計、建設中水設施。屬于市政再生水輸配水管線覆蓋的建設項目,應當優先使用市政再生水,并要有供水單位證明。
本組撰稿 本報記者 顧小萍 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