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殊/文 簡潔/圖
作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節能環保產業鏈的重要一環,8月25日在蓉正式掛牌的中節能建設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節能建設)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而言,這是繼成都中節能環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節能新材料投資有限公司、成都中節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后,將目光轉向建設工程領域,其在川節能環保產業鏈更趨完整。
對創建于1952年的中節能建設而言,“節能環保”概念,以及中國節能產業優勢及品牌優勢的引入,不僅將進一步激活其積淀半個多世紀的傳統優勢,更將為其在以“節能、低碳”為關鍵詞的新經濟中贏得發展先機。
從機械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到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再到中節能建設,其轉型軌跡成為我省建筑行業持續升級的縮影。
雄厚實力為轉型升級贏得先機
中節能建設的前身是 “機械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創建于1952年,是國家級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院,全國工程勘察先進單位,2001年更名為“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其在2010年10月進入中國節能視野,并入其麾下,2011年6月改制更名為“中節能建設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國節能是去年5月,由央企中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專業化公司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和另一家央企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重組成立。中國節能成立之初,相關負責人就透露,將匯集國內節能產業的潛力企業,打造節能環保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能迅速進入其視野,不僅與其所在的極具發展潛力的節能建筑領域有關,其半個多世紀積累的雄厚實力更是贏得機會的關鍵。
在各類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建設工程勘測及地下水資源技術服務、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與鑒定等業務領域,中節能建設已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中節能建設總經理高世科介紹,公司已通過IS0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7年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三體系”認證,成為四川省內首家通過該認證的企業。公司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75%以上,其中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6人,2005年四川省首屆10名勘察大師中公司有3人,國家一級建造師9人,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 (巖土)23人,教授級高工、高級工程師48人。
50多年來,公司共完成全國各行業巖土工程、水文地質、工程測量等復雜場地工程項目10000余項。榮獲國家銀質、銅質獎和部省級優秀工程50余項,從60年代開始就主編或參與編審了國家、地方和行業的許多工程規范。其中包括:《土工試驗規程》、《工程地質手冊》、《供水水文地質手冊》《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福建省建筑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技術規程》等。尤其近五年來,向國家專利局申報了4項專利技術,其中3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010年公司在旋挖樁擴孔技術和復合地基技術、載體樁擠土效應復打技術和施工技術、地熱源泵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高邊坡治理技術等方面都有積極探索和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日益提高。
服務經濟社會大局彰顯國企責任
中節能建設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幾乎就是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70年代末,公司作為機械行業為數不多的勘察單位主要為國家機械工業產業布局作前期咨詢服務,較好地完成了四川汽車制造廠、紅巖機器廠、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電機廠、東方鍋爐廠、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等一大批國有大中型基礎工業企業的選址、勘察等技術咨詢工作,為我國工業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公司繼續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全力服務于省內各級城市的經濟建設,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化、工業民用建筑、房地產市場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工程技術服務工作,代表性工程包括:長虹電器新建及擴建廠區勘察和基礎施工、漢源新縣城的工程勘察測量監測、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配套生活區勘察、成綿樂城際鐵路定測勘察、西南科技大學新區勘察、南充師范大學新區勘察、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房屋質量安全鑒定等等。
成都是中節能建設的主場戰,其參與并見證了成都市的飛速發展。主要代表工程包括,成都地鐵1、2、3、4號線、成都地鐵機場配套工程的地質災害評估;四川廣播電視塔變形監測;成都東郊紅層地下水的開發與利用;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主廠房、綜合樓及公用房屋巖土工程勘察、Intel成都工廠廠區建設等。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突襲四川,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中節能建設全體職工捐款捐物,為災區人民送去愛心,并在第一時間,下派技術專家深入災區一線,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由于其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的突出表現,中節能建設被評選為“全省建筑行業抗震救災先進單位”。
搭上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快車
2010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四川也提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向中節能建設轉身,成功搭上這列開往未來的列車。就全省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無疑將成為四川經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力量,就中節能建設而言,節能環保產業使其開辟更加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成為可能。
高世科稱,中節能建設通過改制將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勘察巖土工程領域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資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領先、管理過硬,能占領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的創新型企業。同時,依托中國節能的產業優勢及品牌優勢,將自身業務融入中國節能的產業鏈中,通過建立與工程總承包業務相適應的組織機構、項目管理體系,充實項目管理專業人員,提高融資能力,最終發展成為具有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綜合總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
中節能建設2011-2015年發展規劃顯示,通過積極開拓和并購,公司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四大業務板塊的構建,一是測試業務,二是巖土工程業務,三是工程設計業務,四是土建施工的總承包業務;完成總部基地二期建設,為公司跨越式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實現營業收入超10億元,主要經營指標進入同行優秀水平行列,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高世科表示,未來幾年,中節能建設將逐步融入中國節能關于節能環保工程勘察設計、評估、施工、運營、監理、監測等環保科技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業務轉型和提升綜合實力,全力打造公司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工程服務優勢,成為獨具環保節能特色的工程公司;同時,除了將利用節能環保理念對傳統業務進行改造升級,提升產業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外,還將廣泛涉及垃圾發電、污水處理等建設工程領域之外的節能環保項目,為向國際領先創新型企業邁進奠定堅實基礎。
公司發展大事記
1952年 成立第一機械部第二機器工業管理局設計勘測隊
1956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設計總局成都勘測隊
1958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勘測公司西南分公司
1985年 機械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
1987年 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第二勘察研究院,獲“國家銀質獎”
1988年 機械電子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
1989年 榮獲“國家銀質獎”
1992年 建設部授予“全國工程勘察先進單位”稱號
1993年 機械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獲“國家銅質獎”
1996年 設立“四川方圓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000年 國務院辦公廳列為全國首批改制為科技型企業的勘察單位
2000年 省建委授予“四川省勘察設計先進單位”稱號
2000年 并入中機國際工程咨詢設計總院
2001年 更名為 “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2005年 隸屬于國務院直屬中央企業中國新時代控股 (集團)公司
2010年 隸屬于國務院直屬中央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2010年 喜遷至成都市龍潭總部經濟城
2011年 改制更名為“中節能建設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