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高峰論壇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電子科技大學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科經局、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投資服務局、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CDEVAPA)、電動汽車資源網、四川汽車工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承辦,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環球車享成都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協辦。
成都累計推廣應用
新能源汽車超4萬臺
從論壇上獲悉,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納入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政策,致力于營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通過整合國際國內資源,招大引強和培育本地企業的方式,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小變大、穩步增長。去年我市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20萬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8000輛,實現產值67億元。
據介紹,目前,成都已經兩輪入選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應用城市的名錄,對此成都市實施了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停車收費減免,不限行不限號,啟動專用號牌等專項優惠政策。在市政府積極的倡導下,社會綠色環保出行意識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過4萬臺,其中去年推廣了2.2萬輛,累計建成充換電站296座,充電樁接近1萬個。按照規劃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10萬臺,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全市又一個支柱產業。
從市場消費看,成都市民非常青睞新能源汽車,其中,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成都排第三。
論壇上,作為成都汽車產業主要聚集發展區,成都經開區介紹了汽車產業生態圈和現代化新型汽車城的發展規劃,以及正在實施的六大行動,其中在轉型升級發展行動中,著力推動整車產品結構優化,推動形成暢銷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梯次整合的格局,推動發展高端零部件企業。在關鍵設施建設行動中,成都經開區將優先布局充換電設施設備,建設快速高效全覆蓋的新能源供給體系,打造低延時的信息交互系統,完善新的產業服務體系,促進智能交通體系的建設。
解讀行業最新政策趨勢
找準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2018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在這一年里不僅要面對可能的補貼退坡、技術門檻提高,還將面對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實施、放開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造車新勢力的全面入局等新變化。論壇上,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徐紅兵,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等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從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技術路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與技術路線圖、智能移動終端等多個角度,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專家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可能要面臨很大的轉變,就是前端的補貼政策要退坡。但是,同時也要看到后端市場可能要發力,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實現銷售82萬輛,增長60%,可見市場非常好。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行業以及互聯網企業帶來的巨大競爭,企業必須掌握這個領域關鍵知識產權、開發相關的產品以及資金實力,瞄準智能網聯汽車加新能源等方向,不斷創新就能在新能源汽車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專家分析,包括SUV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是今后或者近兩年市民需求的重點車,黑科技、新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賣點。電動汽車還是會保持快速增長,小型車是過渡時期的產品,將來在共享市場上會形成非常好的表現。在競爭格局方面,多數主流車企現在沒有大力或者仍未主力進入市場,市場格局現在還是形成的階段,為自主車企和新進入的企業提供機會。專家提醒,通過分析,2018年行業需要關注的是未來電動出租車的前景,目前全國11個省47個市出臺了電動出租車的方案,2018年實施的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