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陸燕來 發自:內蒙古 最后更新:2012-07-02 09:16:18
蒙西風電試點的成敗將直接決定中國風電的發展方向,但在政策尚未明朗、技術難題還沒全解、經濟利益糾葛難消之下,這場重新設計中國風電政策的美好理想,或將遭遇殘酷的現實。
蒙西試驗田
這已經不是國家能源局第一次來蒙西考察了。就在剛過去的端午節,這些分管中國風電政策的官員,一直堅持留在蒙西。
過去半年內,蒙西,這塊中國的優質風資源基地,不斷迎來一撥撥國家能源局的考察人員。
他們試圖以蒙西為試驗田,重新設計中國風電政策。
2012年6月1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李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能源局已正式委托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制定蒙西風電試點方案,國務院、能源局將根據試點結果,重新設計中國的風電政策。”
據了解,試點核心即要將蒙西當做麻雀解剖,找出阻礙中國風電并網、消納的真正原因和解決措施。
國家能源局透露的信息顯示,此次蒙西風電試點的內容包括,電源規劃建設、電網調度規則、風電場建設管理、本地消納方式、輔助服務市場,甚至試行千呼萬喚不出來的配額制。
不過,此次蒙西風電試點以本地消納和電網運行為主,電力外送通道并非最重要的考慮。國家能源局認為,外送通道是一種很昂貴的解決方式,只有在本地風電量占比達到一定高度后,方可考慮。
據悉,試點項目包括華能北方龍源烏特拉前旗沙德格風電場直供火電廠用電、大唐赤峰巴林左旗風電供熱、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風儲一體化等。
事實上,在國家能源局試點之前,內蒙古自治區已開始零星嘗試本地消納風電的試點。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風能分會秘書長李建春透露,這些消納試點包括風電直供火電、風電供熱、火電為風電調峰和并網運行管理等項目。
在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蒙西風電試點的成敗將直接決定中國風電的發展方向:風電量占總發電量不超過5%還是達到國外20%以上先進水平,風電被定性為補充能源還是主力能源,中國風電繼續高歌猛進還是由此轉入低潮。
為什么是“蒙西”?
其實,早在2011年,業內即開始流傳“內蒙古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一說。風電試點提速和中國風電的現狀有關。
棄風電100億度、損失超過50億元、風機每天有19小時停止轉動,這就是2011年的中國風電賬本。
以內蒙古為例,2011年,內蒙古150多個風電場,利用小時數超過2000的只有44座,低于1000小時的有13座,大部分企業虧損。僅2012年上半年,中廣核在蒙西地區的風電場就蒸發了幾千萬元。
國家能源局怎么也想不通,德國、丹麥、美國等國家提出未來風電在整個電量中的比例至少達到18%或20%以上,而中國風電量占比只有不到2%,怎么就發展不下去了?
風電試點提速的另一動力,則來自國家高層。
2011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西班牙期間,曾專門到西班牙國家電網公司考察風電并網。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介紹,回國后,李克強副總理批示國家能源局,在中國挑選一個區域借鑒西班牙經驗,搞風電并網消納試點。
此前,國家能源局為擴展風電發展空間,也曾進行過多項“試驗、示范”嘗試,如江蘇如東150兆瓦海上(潮間帶)項目、江蘇盱眙低風速項目、張北風光儲輸項目、西藏那曲高海拔風電場試驗項目等。但效果尚未顯現。
既然零星的試點項目不給力,按李鵬的說法,就以區域為單位來個系統性的風電試點。
最終,國家能源局將試驗田選在了蒙西。
選擇蒙西為試點,有其特殊性。蒙西風電發電量占總電量的比例高。數據顯示,2012年4月15日到5月初,這一比例高達20%以上,最高值達到了30.5%。
此外,按內蒙古電力公司調通中心副主任侯佑華的說法,蒙西風電并網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蒙西電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電網,在設計試點方式和政策時,可把許多干擾因素隔離開來,試驗的效果好控制。”高虎說。
試點地區“不感冒”
與國家能源局的熱情相比,內蒙古的態度并不明朗。
內蒙古發改委新能源處、內蒙古經信委等風電主管部門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均表示,自治區政府目前還沒有對此正式表態或下發文件,所以不便急于發表言論。
謹慎并非毫無理由——每個參與者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自2011年華能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下稱北方龍源)接到國家能源局委托的“風電直供熱電廠廠用電”試點項目后,本想在2012年建成運行,然而難題接踵而至。
負責試點項目的北方龍源計劃發展部處長安馳宇發現,試點項目居然是找不到設計單位。一墻之隔的內蒙古電力設計院拒絕,國家級的中國電科院也拒絕了,只剩下西北電科院說“可以試試”。
“電科院不愿意接,源于風電供火電在技術上太復雜。目前,西北院的方案還要等到今年7月才能出來,不知結果如何。”安馳宇說。
試點項目最難解決的問題還不是技術,而是利益問題。安馳宇告訴記者,此前熱電廠廠用電是自發自用,成本才1毛錢,現在用風電,除去2毛錢的國家補貼,還得有3毛1分的上網電價,折合每天多付出大約19.2萬元的成本。“風電直供熱電廠,對熱電廠來說就虧了”。
“如果要實施試點項目,希望能把這些虧損通過熱電廠增發火電彌補回來。”北方龍源前期部張瑋補充道,“而這需要內蒙古經信委調整電量計劃,還要看蒙西電網的調度安排,現在都是未知的。”
要知道,當時選擇北方龍源作為試點,正是看中其離負荷中心較近——風電場距離包頭第一熱電廠只有約30公里;風電場、熱電廠均屬于北方龍源,經濟利益更好協調。何曾想到,正是這兩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卻變成試點的障礙。
在試點項目進展中,安馳宇還發現,當供給熱電廠的風電停發之時,北方龍源還需要花錢從電網購進一部分電來彌補風電的損失。
此外,北方龍源的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電廠改造、30公里線路架設都需要投資,僅線路架設一項即預估增加5000萬元的投資,這些錢都得由北方龍源自己消化。
南方周末記者從大唐赤峰等項目了解到,風電供熱等其他試點項目均帶有上述共性問題。
風電試點,美好的理想?
目前來看,國家能源局力推的蒙西風電試點還在起步階段,全面推開還需時日,不過,風電業內人士指出,國家能源局在蒙西搞的這些試點中應該會有成功的,但推向全國,難度較大——風電直供火電,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風電場、火電廠,而且負荷中心都離那么近的?
更重要的,如果不能涉及電網、電力體制,試點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蒙西電網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現有的電網調度模式是“日前調度”,即昨天下午確定今天的發電量,規定好了不許動,但風電的日前預測常常不準,從而造成今天電網的棄風和電力潮流波動。為此,華北電網每個月要罰蒙西電網800萬元。如果把調度體制改為“實時調度”,上述問題將大大減少。
此外,中國實行計劃電量模式,規定好了每個電廠發多少電,火電指標沒有用完,風電就得讓路。
“如果在政策和體制上沒有突破,風電并網比例很難提升。”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