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涌保護器的選擇配合原則是什么?
電涌顧名思義就是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被稱為瞬變脈沖電壓、瞬態過電、突波或電涌等,是電路中出現的一種短暫的電流、電壓波動,在電路中通常持續約百萬分之一秒的一種劇烈脈沖。220 v電路系統中持續瞬間(百萬分之一秒)的5KV或10KV的電壓波動,即為電涌或瞬態過電。電涌也指電網輸出電壓有效值大于額定值110%,其持續http://www.xr818.com/product/jiansujiff107-cn.html時間為一個周波(20ms)至數個周波的電壓變化。
基本原則:Us.max
Up過高原則
如果進線端電涌器P1的Up比被保護負荷的沖擊耐壓高,或者進線保護電涌器的Imax為65KA或40KA,則需要在負荷處附加Imax為8 10KA的二級電涌保護器P2。
30米原則
當被保護的敏感電子設備與進線端的電涌保護器P1之間的距離大于30米時,應在離被保護設備盡可能近的地方安裝二級電涌保護器P2。
10米原則
電涌器P2安裝在P1的下游,通常P2的各項參數指標(Imax、In等)都比P1小。如果它與P1安裝得過近,P2有可能比P1更早動作,從而要承受本應由P1承受的高能量。因為高頻波在電纜中產生的感應電壓與電纜長度成正比,P2兩端的電壓等于P1兩端的電壓減去電http://www.xr818.com/product/ff97jiansuji-cn.html纜上的感應電壓,所以為了降低P2兩端的過電壓,以使盡可能多的能量被P1釋放,通過增加P1和P2之間的接線長度加大P1和P2間的高頻阻抗來達到目的。上下級電涌器P1、P2間的線纜長度要求大于10米。
接線盡可能短原則
因為接線越長,高頻感應干擾電壓越大,為了使高頻雷電流在電涌器兩端引線上引起的感應干擾電壓最小,電涌器并接在帶電相線(L1、L2、L3、N)和PE地線間的長度要盡可能短。
選擇電涌器要遵循哪些步驟?
根據當地雷暴日天數、建筑物類型、建筑物有否接閃器和對供電連續性要求的高低確定電涌保護器所需達到的最大放電電流Imax。
對有接閃器的建筑物,其雷電沖擊電流形成的輻射電磁場可在閉合回路中產生過電壓,此時應在進線處安裝Imax=60KA(10/350微秒)的PRF1電涌保護器。
根據被保護設備的Uchoe確定電涌器的Up。
確定被保護回路類型(1P、1P+N、3P、3P+N)及其接地系統類型(TT、TN-S、TN-C、IT)確定配電網絡的Us.max和電涌器的Uc。
根據基本原則Us.max<UP<UCHOE對照電涌器的參數表選定電涌器。
在PRF1和二級電涌保護器之間串聯一LA40解藕器,以實現PRF1和低殘壓電涌保護器的保護動作配合。
如何快速選擇電涌保護器?
選擇電涌保護器需要遵循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使用起來比較復雜。這里我們推薦一些簡單的辦法,供大家參考。對于一般建筑物http://www.xr818.com/product/jiansujiff87-cn.html外側的進線柜建議選用PRD65,位于建筑物內側的進線柜建議選用PRD40或PRD8。如果架空線過來,建議選用PRF1(一級),PRD40(二級),PRD8(三級)。如果是電纜過來(民建),建議選用PRD65(主配),PRD15(分配),PRD8(末端)。高層住宅PRD65(一級),PRD8(末端)。
電涌保護器上下端選配導線的規格應為多少?
對于用于進線保護的電涌保護器,其上端導線為10mm2,下端為16 mm2;
對于用于二級和三級保護的電涌保護器,其上端導線為4 mm2,下端為10 mm2
電涌保護器的上口進線端為什么要配一斷路器?該斷路器應如何選型?
配置斷路器的原因有二:
當通過電涌器的涌流大于其Imax,電涌保護器將被擊穿而造成回路的短路故障,為切斷短路故障并且不影響回路供電,需要加裝此斷路器。
每次發生雷擊都會引起電涌器的老化,加上漏電流的原因,電涌器可能過熱老化壽命終止,斷路器的熱保護系統在電涌器達到最大可承受熱量前動作斷開電涌器。
對所配斷路器的要求:
在額定電流下施加20個標準的8/20微秒和1.2/50微秒測試脈沖時,斷路器不脫扣。
電涌器短路時斷路器要動作。
斷路器的選型:
電涌器每極都必須設置保護,例如1P+N的電涌器必須用2P的斷路器保護;斷路器的分斷能力必須大于該處的最大短路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