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北京市科委相關部門獲悉,一項針對“農村生活垃圾及農林廢棄物處理”的關鍵技術開始進入實驗示范階段。據了解,該項研究是通過開發新的固體廢棄物清潔焚燒技術,建立生物質成型生產線示范加工基地,將農村生活垃圾以及農林廢棄物致密成型后進行無害化處理,成型后的燃料可應用于清潔燃燒設備,以滿足農戶冬天采暖和生產等用能需要。
據悉,“生活垃圾、農林廢棄物復合成型及潔凈燃燒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課題,由北京奧科瑞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工業大學具體實施。隨著北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的深入開展,其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日益凸顯,人口大量聚集,由此帶來的生活垃圾也引發了諸多環境問題。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北京市日產生活垃圾1.74萬噸,且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長;現有垃圾處理設施的設計總處理能力日均約為1.71萬噸,每天缺口達0.03萬噸。因此減少垃圾量、控制垃圾污染、挖掘垃圾的能源潛力是北京市的一個重要課題。
《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指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是“首都藍天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通過探索研究開發新的固體廢棄物焚燒處理模式,將生活垃圾以及農林廢棄物致密成型后進行無害化處理,成型后的燃料應用于清潔燃燒設備,滿足農戶采暖、生產等用能需要。
相關工作定位于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林廢棄物處理,是北京市現代農業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將生活垃圾以及農林廢棄物致密成型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城市垃圾從源頭減量,符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北京屬于特大型城市,垃圾收集運輸儲運成本也相對較高,垃圾處理廠的建設用地有限,對市容環境有一定影響,市民抵觸情緒較大,該研究內容屬環境友好型,具有成型技術投資小、占地少、技術路線成熟、操作簡便易于推廣等特點;研發出的生物質燃燒爐用于北方采暖,可廣泛應用于京津冀地區,具有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