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功能
目前小麥播種行距為15—20厘米,通過改變播種方法,使行距縮小為10厘米左右。可有效地增加苗期小麥的覆蓋度,減少地面無效蒸發損失,提高小麥的抗旱能力。
(二)技術要點
1.播種方式:使用目前的小麥播種機(行距調為20厘米)復播,即將預定播量一分為二,連續播種兩次,第二次播種的麥壟在第一次播種行距間;或對小麥播種機進行改進,使行距減小到10厘米,播種一次即可。
2.小麥品種的選擇:選用抗旱高產、增產潛力大的穗重型的小麥品種。
3.適當晚播,增加密度:縮行種植播種時間比當地最佳播種時間晚5—7天左右,并適當增加播種密度。
4.節水灌溉:足墑播種的情況下,一般降雨年型可不冬灌,起身拔節期結合追肥灌溉春季第一水,后期根據降雨情況和土壤墑情進行灌溉。
5.病蟲草害的防治:由于行距縮小,小麥后期可能會增加病蟲害的危害,注意病蟲害的預測和預報,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三)適應區域適于京、津、冀、魯、豫冬小麥種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