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建立完整的環境監測系統是非常必要的,國家十一規劃明確提出在推進工業現代化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污染源的控制、防范與監測。這對及時處理分布在各處的環境檢測點的數據傳輸,建立環境監測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紫金橋軟件針對此提出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系統采用先進的無線網絡,結合紫金橋監控組態軟件,對水質、煙氣、空氣質量、環境噪聲等多種環境進行有效的在線監測,是環保監測與環境預警的信息平臺。
一、系統需求
在紫金橋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中,常常需要對眾多的污染排放點進行實時監測,大部分監測數據需要實時發送到管理中心的后端服務器進行處理。根據國家環保部門對系統要求總結如下要求:
- 能夠對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況實施24小時監控。
- 能自動采集數據、自動傳輸數據、自動處理及自動分析數據,實現數字化環境管理。
- 具有報警系統,能接收現場設備報警信息。
- 具備接警后立即處理的快速響應能力。
- 能夠實現遠程網絡控制現場設備。
- 能夠為本地環境應急指揮提供基礎數據。
- 能夠為科學核定排污量提供依據,為實現污染物減排服務。
二、系統建設原則
1、分級分類指導原則:體現出國家-省-市三級立體監控網絡的思想和設計,根據國家、省級、地市級不同的業務特點和業務量分別考慮,對地市級也按照不同的環境管理需要進行了分級處理。
2、靈活建設可擴展性原則:突出表達不同級別監控中心的配置與區別。
3、先進性實用性原則:采用較為先進的技術指標,確保在一定時間內不落后。
4、污染源監控中心建設規范(暫行)(環函[2007]241 號)
5、密結合全國環保實際,針對環保工作特點,確保系統使用簡便,功能完備。
6、安全可靠原則: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國家、行業標準要求,具備較高的安全保密性,強化存儲備份,確保可靠穩定運行。
7、監控中心與信息中心是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同時也突出了環境監察部門現場執法的工作需要。
8、功能配備標準按照一個滿足污染源監控基本需要的監控中心最低功能配備要求進行設計。
圖1監控中心的網絡拓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