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眾泰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中
主持人:搜狐網財經中心副總監張翼
編者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國第一款市場化運營電動汽車竟然出自民企。2010年1月21日,我國第一款市場化運營電動汽車“眾泰2008EV”在杭州批量上市,填補了中國純電動汽車民用化領域空白,也是國際電動汽車全面商業化的破冰之舉。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眾泰,一時間引得世人矚目。“民企造車運動”的激情參與者眾泰,如何“彎道超車”?純電動汽車、小型車,兩線作戰,眾泰如何突出重圍?眾泰如何在“引進開發”過程中實現“集成創新”?日前,眾泰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中接受了搜狐財經的專訪。
“引進”菲亞特 如何既有“產權”又有“知識”?
搜狐財經:6月28日,第一臺杭州本土生產的轎車——眾泰朗朗,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眾泰汽車杭州基地下線。小型車是眾泰繼新能源電動車之后刻意培育的又一增長點,小型車領域,眾泰的比較優勢何在?
吳建中:眾泰最早涉足汽車領域就是小型車,目前眾泰的008系列小型SUV已經是中國小型SUV的產銷之冠。中國小型車市場目前正欣欣向榮,有政策扶持、有市場需要,這是眾泰做小型車的動力,但是眾泰也不盲目趨從。今年上半年全國小型車銷售增幅高達70%,面對這樣的契機,眾泰當然要主動出擊。眾泰在“集成創新”方面做好了基本功,較好地平衡了“保證質量”與“控制成本”。我們通過技術引進,打造成熟的車型平臺,眾泰2008就是通過買斷國際某知名品牌生產線及模具,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造而成的第一款車型。而朗朗則是源于歐洲血統的。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更進一步地保障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以實惠的價格享受一流的產品,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
搜狐財經:我們知道,眾泰購買了菲亞特的平臺改型推出了朗朗、朗俊等小車,在轎車平臺儲備和產業化方面,眾泰有哪些戰略思考與實際行動?
吳建中:縱觀當前中國車市,市場還存在很大的需求量,從國家出臺的各種政策中,我們也能讀出“節能減排”這個明顯的導向。在新能源車市場沒有正式形成的現狀下,小型節能車的市場前景應該是比較樂觀的,眾泰也會不斷有新車型推出,今年6月眾泰朗朗下線,眾泰朗悅、朗俊也將正式上市。眾泰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目前已擁有眾泰汽車、江南汽車兩大自主品牌。已產業化和儲備有七大整車梯度技術平臺,發展成為擁有國家完整整車生產目錄的民營汽車制造企業。
搜狐財經:朗朗基于歐洲某知名品牌的產品平臺改進而來,作為自主品牌車企的掌門人,你如何看待、理解民族車企對于外資車企技術的引進、復制與模仿?
吳建中:中國在傳統能源車的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是有差距的。作為民族車企,必須學會整合全球資源。我認為“技術引進”對我國民族車企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眾泰汽車通過技術平臺買斷的方式引進國際先進品牌的成熟技術和平臺,本著“源于經典,高于經典”的原則進行再開發,以推出更加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比方說我們買斷日本某知名品牌成熟產品的生產線,在繼承其優勢的同時,也結合中國市場特色加以改進調整和再研發,推出了比原型車更具市場優勢的眾泰2008。
“引進開發”就是有選擇的從國外引進成熟的車型平臺,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國際品質的產品,另一方面縮短了研發周期。“集成創新”就是通過聯合開發和集大成模式下的自主研發,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鍛造自主技術開發的能力。近年來,眾泰通過技術支持協議、授權許可協議進行持續自主研發,同時與國內外產學研機構合作,連續承擔和完成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形成自主品牌、自主營銷、自主知識產權、自主配套體系的眾泰“四自格局”,極大地保障了眾泰汽車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租代售 能否破解電動汽車行銷之難?
搜狐財經:近年以來,在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眾泰可謂風生水起、聲名遠播。電動汽車電池成本過高,一直是其推廣的最大障礙,很多生產企業寄望政府補貼,眾泰則選擇了差異化的方式去實現突破,即通過“以租代售”方式降低消費者的購置成本。“以租代售”是否是一種可持續的破解純電動車成本難題的方法?或者說還只是權宜之策?
吳建中:我理解,這是兩個問題。一是在國家政策不明朗之前,企業是動還是不動?二是“以租代售”的價值與作用。
由于傳統燃油車的占比很高,考慮到現實商業利益,很多企業在國家政策明朗之前,新能源車領域持觀望態度。但眾泰卻一直認為,要想真正打破新能源車的“困局”,就必須跳出狹隘的企業利益,站在促進行業發展的角度及“通過發展新能源車來提升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的高度,更多地承擔起開拓者、參與者、貢獻者的責任。新能源汽車,有政策要上,沒有政策,依靠自己,依靠市場也要上!更何況新能源汽車要真正取得成熟,就不能僅依賴政府政策,而是必須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眾泰選擇從6個方面進行成功突圍,也由此構建了自己獨特的創新商業模式:
——針對“技術不成熟”,我們選擇“公告突圍”,在戰略安排中同步發展新能源車技術,通過持續投入逐漸掌握行業核心科技;
——針對消費者感覺“產品不過關”,我們選擇“上牌突圍”,平息人們對于“國家迄今不予上牌,證明產品不過關”的質疑;
——針對“配套不完善”,我們選擇“結盟突圍”,聯合央企建充換電站改善使用環境問題;
——針對“價格不經濟”,我們選擇“消費突圍”,首創 “以租代售”模式,降低消費門檻,改隨車搭售電池為提供電池租賃、改整車銷售為“裸車”銷售、改賣車為租車;
——針對“政策不明朗”,我們選擇“城市突圍”,眾泰純電動車在杭州率先掛牌上路、投入批量試運行、建設加電站網絡。這些舉措,形成企業及所在城市的競爭能力,當“新政”頒布時,兩者雙雙優先受惠。
“讓一輛車先跑起來、讓一批人先用起來、讓一座城市先完善起來”,這構成了眾泰全新商業模式的核心內容。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版圖中,民營企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在夾縫中競爭生存卻鍛造了我們非凡的成長能力。眾泰新能源車領域的突圍的價值在于,當別人爭辯時,我們選擇實干;當同業猶豫時,我們選擇前行;當遭遇難關時,我們選擇突圍;當情勢逆轉時,我們就能搶得先機。只因認定低碳節能將成為全球趨勢和國家戰略,眾泰便擁有了如此強烈的危機感與如此明確的戰略方向,在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逐漸影響行業格局和宏觀政策的同時,也使自己有機會從一名“汽車新軍”,躍升成為新能源車陣營的核心品牌。
由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使眾泰在自主品牌車企中備受關注。眾泰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代表,自參加3月份發改委牽頭組織的新能源汽車座談會后,眾泰汽車7月上旬先后參加了工信部在北京、四部委在深圳舉辦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會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建言獻策,并得到了部委領導的肯定。前不久,眾泰榮登“新產業(新模式)浙商20強”榜單。
新能源電動車 如何“叫好”又“叫座”?
搜狐財經:2010年6月1日,國家四部委發布通知,在杭州、上海、長春、深圳、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最高可一次性補貼6萬元。“新政”的出臺,正式拉開了新能源產業化大幕。新能源車如今倍受資本追捧,但是對于新能源車的商業回報問題,目前仍存疑問。在你看來,新能源車市何時才能真正形成?
吳建中:去年底、今年初這段時間內,相繼有車企推出新能源車;今年6月1日,四部出臺新能源補貼政策;“低碳環保”、“節能減排”這些詞語更是家喻戶曉,這些現象的存在足以說明新能源車的市場是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并且它正在來臨。
但是發展新能源車市場的基礎目前還不夠穩定,概括起來說,現在面臨著技術不成熟、配套不完善、價格不經濟、政策不明朗這四大癥結。政策的補貼只能說是作為發展這個產業的催化劑,不能夠作為我們寄希望的重點。我認為真正引導這個行業的主力軍還是得看車企自己,把握技術、產品、市場的關鍵人物還是汽車企業。在市場形成之初,可以借助政策的補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市場,但是最終企業還是要脫離補貼。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但是畢竟還面臨著一個長遠的市場轉型期,因此在展望前景的同時,眾泰的態度是厚積薄發。
搜狐財經: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前景,如何理性看待?你有何評論?
吳建中:關于新能源車的商業前景,我認為十分樂觀的。就像當初大家質疑數碼相機是否會沖擊傳統膠片相機;就像大家質疑手機的普及是否會沖擊傳呼機的市場。我相信,隨著能源的日趨緊張,大家環保意識的逐步增長、政府長遠戰略的進一步明確,新能源車不僅會有很好的發展,并且在一定時期會成為消費的主流。當越來越多的純電動車穿行在大街小巷,它真正進入私人消費時代也就成為必然。
民企造車 身處“夾縫”如何“求生”?
搜狐財經:2009年年初,眾泰電動車獲得準生證、首個電動車上牌等新聞的曝光,使得眾泰汽車進入公眾視野。電動車領域,長安、奇瑞享受的政策支持、資金傾斜更為充分,和他們相比,眾泰如同夾縫求生。
吳建中:眾泰在發展的過程中,外部環境、自身努力缺一不可;穩健務實、銳意進取已成傳統;產品個性、市場敏銳積極創新;永不言敗、團隊力量勢如破竹。最后,我想從五個方面總結一下“眾泰造車”的四個主要特征。
優勢一:模式選擇正確
眾泰由于對行業特點的熟悉,以及對民企造車路徑、模式的研究、思考,形成了一套較為符合眾泰發展之路的造車核心理念與戰略制定,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彎路、死路。尤其是“引進開發,集成創新”模式的確立,是眾泰切合實際的明智選擇。并且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積極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看準了就決不動搖”。
優勢二:資源獲取及時
無論是國際車型平臺裝備的及時決策引進,還是江南汽車等生產公告資源的及時獲取,以及電動汽車目錄、汽車下鄉目錄等,抑或是國內外高精尖技術研發等等,眾泰對行業稀缺資源控制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對企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資源現在回頭看,可能脫離了那些特殊的時間結點,任何企業想按圖索驥獲取也不太可能啦。
優勢三:政策推動明顯
國家從出口拉動到國內拉動,從投資拉動到消費拉動,從生產拉動到市場拉動,這對民營企業相對公平。中央與地方為推動汽車產業汽車消費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都為眾泰提供了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發展空間。而眾泰也極為準確的把握了新政策、新舉措對新企業的新動力。所以眾泰一直強調感恩文化,沒有國家的發展、沒有時代的進步,眾泰任何巨大的努力都會顯得渺小。
優勢四:穩健務實超車
眾泰選擇了用事實說話、用時間說話、用發展說話的務實作風。既避免了發展之初媒體、公眾過于關注所引發的置疑、偏激,為眾泰的整車進入與起步提供了相對“安靜”的生存空間。即使目前企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眾泰集團還是不想多說,尤其是民企造車,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默默無聞的、踏踏實實的,用實際的行動、用真實的成果,讓更多的人對自主品牌的成長、成功給予支持與信任,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整個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的穩健發展。
吉奧、廣汽聯盟:資本運作啟示錄
搜狐財經:眾泰新能源電動車引起了投資機構的關注與追逐,此前已引進十余家知名企業、創投機構,募集了大量的資金。資本運營方面,眾泰如何突破?吉奧與廣汽的戰略合作給眾泰留下哪些啟示與感悟?
眾泰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中
吳建中:通過前期的努力,眾泰已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募集了十多億元的發展資金,更為重要的是股權得到優化,管理理念得到優化,為加速實現資本社會化、經營國際化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眾泰除了借助浙江省的民營資本雄厚的優勢之外,繼續整合政府、政策、資金等與企業戰略發展密切相關的戰略資源。
吉奧的發展模式,是任何一個企業發展的自由選擇。吉利收購沃爾沃,廣汽重組長豐,如今又與吉奧合作,此類戰略合作也并不是罕見。廣汽與吉奧的合作,有效節約了廣汽重頭研發創新一款產品的耗資,這能夠為其贏得更多的戰略優勢。可見,企業要發展,合并收購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前提是要有自身實力為前提,無論是從資金還是影響力上來講,廣汽均占有極大的優勢,這是每個品牌永續發展所需要的保障。
眾泰雖然在這些年已經取得不少進步,但是要發展壯大還是需要更多的借鑒其它品牌的發展經驗。未來的發展中,整合、合作是一種大趨勢,同時消費人群的分眾化也是一種趨勢。因此,企業最終成長的動力是能夠站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有了這個站位,無論是“去整合”還是“被整合”,都有著很強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