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市節能減排是如何位居全省首位的
本報記者 楊揚
最近,全省2011年度節能減排考核結果揭曉:邯鄲市節能、減排兩項工作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均排名第一。邯鄲被授予河北省節能減排先進市榮譽稱號!
通報中赫然寫著:“2011年,邯鄲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1%,超省下達年度目標0.32個百分點,以7.42%的能耗增
消息傳來,許多奮斗在節能減排一線的同志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上千個日日夜夜,上萬里路的坑坑洼洼,無數個的挑燈夜戰,無數次的早出晚歸,怎能一言以蔽之?
形勢逼人 不得不上
眾所周知,邯鄲市是一個工業結構偏重的城市,長時間高度依賴鋼鐵、高度依賴資源、高度依賴投資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給經濟發展帶來“四難”,即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要素難以保障、發展難以為繼。
面對這些困難和壓力,下面的路,邯鄲應該怎樣走?市委、市政府清晰的認識到——“調結構、轉方式”,節能減排是個好法子。
此時,國家和全省正強勢推進節能減排,也正是我市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的“黃金時期”。必須搶抓機遇,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否則,就會增加機會成本,形成歷史遺憾。節能減排是資源型城市突破瓶頸制約的切實路徑。只有通過抓節能減排,邯鄲才能緩解資源和環境約束,給發展方式的進一步優化轉變騰出空間和容量。
為了打贏節能減排這場硬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節能工作。市委書記郭大建、市長高宏志多次做出批示,要求“不松懈、防反彈、一招不讓全力推進節能工作,確保節能目標全面完成”,并多次主持召開節能形勢分析會,研究分析節能工作面臨形勢、存在問題,會商對策措施。市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十二項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的通知》等文件。
同時,市發改、環保、工信等有關部門定期組織召開全市經濟形勢分析會,對全市的經濟社會指標進行動態調整,及時預警,發揮指標倒逼作用。各縣(市、區)、重點企業也相應建立了一把手牽頭、專人負責的領導機構,全力推進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對節能減排工作思想統一,責任明確,措施得力,在全市形成了完善的決策協調體系。同時,嚴格目標考核問責制,把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減排獎懲制度,完不成任務實行“一票否決”和行政問責。
重拳出擊 鐵腕治理
“我宣布開始拆除!”伴著口令,峰峰集團羊渠河焦化廠落后焦爐開始拆除。
羊渠河焦化廠負責人孟東懷告訴我們,此次拆除將年減少排二氧化硫140噸,粉塵580噸,節約標準煤2700噸。拆除之后,建成廣場,峰峰集團也將生產煤化工代替傳統的焦化廠。這標志著峰峰集團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積極探索。兩年內,僅峰峰集團累計投入2.41億元,完成節能減排項目39項,先后關停了機立窯水泥廠、小煉鐵廠和3座小焦爐,淘汰高耗能設備2091臺套,取代燃燒鍋爐16臺。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比省考核指標降低0.33千克標準煤,實現節能25203噸標準煤;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分別實現減排1015.4噸和98.8噸,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的考核任務。
這是全市節能減排的一個縮影。
對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我市自節能減排行動以來,采取“鐵腕”管理。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為了打好這場減排攻堅戰,我市就精心編制了“十二五”及2011年污染減排計劃。早在2011年年初,市政府就下達了第一批污染減排重點項目暨限期治理任務(共包括減排工程項目79項,總投資15.84億元)。7月,我市又下達了第二批464項限期治理工程(主要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
任務下達后,全市上下,齊心合力,一級逼一級,層層抓落實,有效促進了工程進度。全年完成528項減排項目,共削減化學需氧量7437噸、氨氮855噸、二氧化硫1.96萬噸、氮氧化物300噸、煙粉塵3960噸。目前,全市電力企業大型機組全部完成脫硫任務,鋼鐵行業燒結機安裝脫硫設施的總數達到31個;集中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23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91.4萬噸/日;建成垃圾填埋場15座,在全省處于超前狀態。
對于節能減排的重點地區、重點單位,我市采取空前的決心與勇氣,出重拳、下狠手,進行“鐵腕”治理。
狠抓 “雙三十” 單位。武安市、峰峰礦區、邯鄲縣、永年縣、涉縣、磁縣、魏縣等“雙三十”縣(市、區),2011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分別實現4.38%、4.36%、4.36%、4.0%、3.5%、3.43%和3.44%,均超額完成省定節能目標。像邯鋼、峰峰集團、邯礦集團、邯峰發電廠和邯鄲熱電廠、馬頭發電廠,這種節能減排的大戶,都高標準嚴要求實現了省定年度節能目標。
狠抓工業企業。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能源管理師試點工作,積極組織參加全省能源管理師資格培訓,全市共有213人參加了省發改委組織的能源管理師資格培訓和考試,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參訓率達到100%。同時,以列入國家“萬家”、全省“千家”和全市“百家”重點企業為重點,在強化企業日常節能管理基礎上,充分發揮節能監察中心作用,力爭將節能法規政策落在實處。
狠抓重點領域。目前,全市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中也采取了強勢措施。其中,建筑領域,全市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設計、施工階段執行率和新型墻材使用率均達到100%,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121萬平方米;交通領域,更新雙燃料出租車輛298部,更新后的雙燃料出租汽車占全部出租車的95%以上;商業和民用領域,在全市公用設施、大型賓館、商廈、寫字樓等公共場所推廣使用高效照明產品近10萬只,組織實施節能降耗示范工程30項,節約能源10萬噸標準煤;公共機構,我市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受到省考評組一致好評,得分位居全省領先地位;農業和農村;新建戶用沼氣池41206個,占任務總數的103%,其中大中型沼氣工程30個,獲得國家批復的13個,占全省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
狠抓重點污染減排單位。眾所周知,污水廠和電廠是污染“大戶”,為了采取實施監督。我市對23座集中污水處理廠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對11家電力企業28個煙道旁路擋板實施鉛封措施。同時,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驗收率、數據審核率連續實現100%,得到了國家環保部和省環保廳的一致認可。
狠抓減排技改資金。我市還通過技改等措施,對污染企業“標本兼治”。各縣(市、區)環保局主要領導實行一線工作法,積極為重點企業和重點污染治理項目提供技術和資金扶持,為企業爭取到上級環保專項資金7871萬元,安排市級環保資金5830萬元,有效調動了企業主動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調結構 轉方式
調結構,轉方式,怎么調?怎么轉?
我市節能減排工作給了最好的答案。
節能減排工作千頭萬緒,要想徹底根除,要從源頭做起。
“嚴控”已開工項目。對“兩高一資”、能耗高于全市控制指標的項目,我市就嚴格落實能評制度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同時,大力培育壯大低耗能、低排放產業。支持鋼鐵等高耗能行業重點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嚴把”未開工項目。同時,對新建項目嚴格執行“行政審批大廳把關、節能中心評估、主管部門審核”三級負責制度,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準入條件以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當地或全市單位GDP能耗控制指標的項目,一律不予通過,有效遏制了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盲目發展。對11項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建設項目予以否決。
繼續堅持“雷霆行動”。以淘汰落后產能為宗旨的“雷霆行動”,一直為廣大市民拍手稱道。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全市鋼鐵、焦化、水泥、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及落后裝備整體實施方案,經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戮力努力,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全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加快調整全市的產業結構,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淘汰落后產能“雷霆行動”。
為更好的落實淘汰落后產能計劃,我市采取有關部門和行業專家深入現場檢查指導,實行月報制度,和對于未按時完成淘汰落后產能的縣(市、區)和企業進行通報批評的制度相互配合,環保局與發改、工信等部門聯合組織攻堅行動,集中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國家明令淘汰及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達到“1+1〉2”的實施效果。
截止2011年底,我市已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年共淘汰煉鐵產能237萬噸、煉鋼產能120萬噸、水泥熟料產能85萬噸、水泥磨機產能165萬噸、煉焦產能148萬噸、造紙產能17.56萬噸、酒精產能1萬噸、化工產能10.1萬噸、紡織產能30萬米,涉及8個行業,43家企業。
強化政策引導。先后出臺嚴控鋼鐵產能、加快鋼鐵產業化升級3個專件,全面落實“控死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鋼后延伸、質量品種、資本轉移”24字方針,全力促進鋼鐵產業優化升級。先后制定強化投資引導和項目管理意見,建立完善項目前期論證、中期巡查、后期監管一條龍管理機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據統計,2011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1.5%,低于規上工業增速4.2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中所占比重為76%,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0.4%,高于規上工業增速34.7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中所占比重為7.9%,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39.3%,高于規上工業增速23.6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中所占比重為3.6%,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積極謀劃節能重點項目。2011年年初,我市在深入調研論證基礎上,積極謀劃篩選節能、節材、循環經濟重點項目105個,年節能量120萬噸標煤,其中列入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項目7個,列入省級資源節約專項資金項目8個。2011年全市節能重點項目已按照省要求和市計劃全部竣工投產,年實現節能能力達120萬噸標準煤,占全市當年節能量60%以上。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我市積極開展節能科技研發和節能產品推廣。僅低位熱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等30個節能科技研發項目,就獲得各級財政資金支持685萬元。科技研發資金占財政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0.8%增長到1.2%,做到了逐年增長。2011年,市財政安排節能專項資金190萬元。據悉,“十二五”期間,列入市財政預算的節能專項資金1200萬元,比“十一五”期間(800萬元)增加400萬元,增長33.3%。
強保障 重民生
一問邯鄲現在的環境怎么樣,邯鄲人會驕傲的反問你:“南邊的鳥都飛來了,你說怎樣?”白云悠悠,碧波蕩漾,孩子們在岸邊玩耍,一群白天鵝在湖中嬉戲,不遠處高樓林立,彩虹橋橫跨水面……,好一幅恬靜愜意的景圖!
“邯鄲變美了,天鵝都來了”。住在附近的五歲的小男孩張鵬高興地說。
這就是2011年9月,記者在邯鄲北湖旁看到的景象。
一片藍天白云,一個青山綠水,這是我們肩上的沉甸甸的責任。節能減排不僅是科學發展的需要,更是保障民生的需要。
還城市一片藍天,讓百姓一出門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是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的結果。
因此,我市大力開展煙氣綜合整治。
我市要求“1+6”有關縣區按照城市模式進行管理,共清查整治集中供熱范圍內燃煤鍋爐87臺,其中限期治理23臺、取締64臺。針對主城區揚塵污染較重問題,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成立了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下發了實施方案,明確了任務目標和時限要求,市內三區一縣認真開展了排查、督導工作。
市委、政府督查室、市環保局組成聯合督查組,新聞媒體跟蹤采訪,排查各類建筑工地123家,并對工程車輛運輸情況進行了檢查,糾正不規范作業377處,取得了明顯成效。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召開了全市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啟動大會,加強在用車環保檢測,全市機動車尾氣檢測點達到13個,機動車尾氣共檢測53210輛,檢測合格率為95.5%,其中,綠標發放47899枚,黃標發放5311枚;新車發放5736枚綠標。
群眾飲水安全,是民生大事,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開展水源地執法檢查。對水源地范圍內所有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要分門別類采取措施,該停產的停產,該取締的取締,確保水質安全。認真做好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考核,全市13條河流(渠)38個參照點和考核斷面,覆蓋了所有出入境河流,所有考核斷面均未出現超標現象。切實加強實現動態監控,提高飲用水水質達標率。
加強飲用水源環境監管。組織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岳城水庫、羊角鋪以及各縣(市、區)集中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流域水環境治理,環境狀況自查評估,全面掌握水源地環境狀況,并對涉水企業和排污(水)口進行定期排查。
2011年,主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327天(其中一級天數95天,二級天數232天),在全省排倒數第2位(全省平均339天)。在二級標準的232天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主要是揚塵和煙粉塵引起)為首要污染物的有228天,占98.3%。
建機制 看效能
好的措施要得以更好的實施,需要一套完善的機制對其加以規范。使之措施規范化,常規化,從而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績。
強化節能監察能力建設。自200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節能監察中心后,我市不斷加大節能監察中心的支持力度,強化其自身建設。節能監察中心的成立,在用能單位節能監察、重點企業能耗監控、新上項目節能評估、節能新產品推廣應用、能源管理師培訓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省有關部門高度肯定,工作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
強化能源統計能力建設。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建立完善了能源統計制度,建立健全了能源統計網絡,還定期邀請國家、省有關專家講解能源統計理論知識,不斷強化對縣(市、區)、重點企業能源統計的培訓教育,為能源統計數據的及時收集、匯總和上報,真實準確反映我市節能降耗工作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倡導全民節能。2011年,組織開展了《節能減排,從我做起》、《節能減排督訪行》等專題宣傳活動,就節能減排工作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廠礦企業進行剖析并及時在黃金時段播放,收到較好的社會效果。我市并在全省率先開通節能監察網站,設立舉報電話,及時受理社會各界群眾的舉報和監督事項,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突出改革創新,完善環境保護政策機制。
進一步健全排污權交易和有償使用的管理措施,建立企業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和減少污染排放的約束機制,把政府強制減排行為轉化為企業自主減排行動。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做到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排污誰付費;進一步推進階梯式資源價格改革,完善差別水價電價政策。進一步完善環保科技創新體系,實施一批重點環保示范工程,切實提高科技對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
引進市場機制,變“讓我節能減排”為“我要節能減排”。
我市發改委、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節能信息溝通、共享,探索實行節能成效與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貸款相掛鉤。健全價格引導,組織高耗能設備、產品大檢查,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
組建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積極引進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模式,邀請國內鋼鐵、建材、紡織、化工等行業專家和專業節能服務工作,到全市年耗能萬噸以上的100家重點耗能企業進行節能巡診行動,幫助企業查找節能空間,建立節能工作市場化推進機制。
來源:邯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