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相關個股 | ||
---|---|---|
開能環保 | (14.99 4.31%) | |
長青集團 | (14.82 4.15%) | |
美菱電器 | (5.05 2.64%) | |
澳柯瑪 | (4.79 2.13%) | |
海立股份 | (7.84 1.95%) |
公司30年來銷售設備超過2萬臺,相當于少建15個600兆瓦火電廠
作為一家默默奉獻中國循環經濟的無錫民營企業,雙良節能(600481)30年圍繞著“節能環保”這個開放式命題不斷創新,從“緩解用電壓力的溴化鋰中央空調”到“助推工業節能降耗的余熱回收節能系統”,從“耗水量僅為傳統水冷設備1/5的空冷器”到“致力于解決水資源難題的海水淡化設備”,再到“主流建筑保溫材料的化工業務”,從滿足需求到引領需求,在眾多工業余熱利用領域披荊斬棘前進。
做國內最好的溴冷機
雙良節能如今已是總市值60多億元的余熱利用行業龍頭企業。誰曾想到,20多年前的公司第一個產品,竟是由江陰利港鎮上幾名工人敲敲打打試驗出來的。
1985年創業初期,還是鄉鎮企業的雙良節能在上海制冷專家的幫助下,經過半年摸索,自主研發出第一臺雙良牌蒸汽型溴化鋰中央空調冷水機組。公司董秘王曉松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為了爭取客戶,大家決定把這臺機器無償推薦給上海藍天賓館試用。事實證明,這臺機組制冷效果好、運行穩定,很快就從眾多國內溴冷機品牌中脫穎而出。”
為了滿足不同能源條件的客戶需求,雙良節能隨后開發出熱水型、直燃型和煙氣型等溴冷機組,其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系列和自主知識產權,并參與制定溴冷機國家及行業標準,奠定了行業領軍地位。
溴冷機組和傳統電力中央空調機組有何區別?節能降耗的本事有多大?王曉松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30年來銷售超過2萬臺設備,通過使用蒸汽、燃氣、煙氣為驅動熱源,相當于少建15個600兆瓦火電廠、年節約2250萬噸標準煤或者再建16萬公頃森林。
進入21世紀,雙良節能敏銳意識到能源上漲趨勢和節能減排的社會壓力,基于主導產品溴冷機和溴化鋰熱泵產品“以熱制冷”和“以熱制熱”特性,開始在工業領域推廣余熱利用型溴冷機和熱泵系統,利用工業生產中廣泛存在的中低溫余熱廢熱,來制備客戶需要的冷水或蒸汽,這為客戶爭取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成果和經濟效益。
那么客戶購買雙良余熱利用型溴冷機和熱泵系統,多久能回收成本呢?王曉松說,由于余熱或廢熱沒有成本,因此雙良的余熱利用系統的運行成本很低,客戶通常在三年內就能實現成本覆蓋,最快的投資回收期案例只要7個月。
資本市場催化新產品結構
作為無錫市政府推動上市工作的重點企業,雙良節能于2003年4月登陸上交所,公開發行8000萬A股,募集資金5.54億元。
此后雙良節能開始踏上了節能減排領域的新征途。2005年公司進軍建筑保溫材料領域,投建苯乙烯項目,同年開始研發節水型電站空冷器;2008年1月,公司公開增發融資8.99億元,用于擴建21萬噸苯乙烯并實施電站空冷器項目;2010年5月,公司發行7.2億元可轉債,投建苯乙烯下游發泡聚苯乙烯和大型熱法海水淡化項目。借助這兩次融資,雙良節能實現了“化工+機械制造”雙主業和五大主營產品的業務結構。
今天的雙良節能在機械制造領域,已經擁有溴冷機、空冷器、換熱器和海水淡化等四類產品,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從最初生產中央空調到自主開發海水淡化和空冷設備引領工業節能需求,雙良節能依托資本市場,完成了產品從單一到多元、品牌從無到有、技術從國內領先到比肩國際的轉變。
雙良節能余熱利用的下游客戶分布在化纖、多晶硅、熱電、石油開采、鋼鐵冶煉等多個行業。“這個行業‘蛋糕’到底有多大?”王曉松表示,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工業余熱利用市場的需求有目共睹,但如何把潛在需求變成雙良的訂單和銷售,這取決于政府節能減排政策力度、公司開拓市場的力度以及客戶的節能減排決心,“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
2011年,雙良節能溴冷機(熱泵)產品共實現營業收入8.82億元,同比增長近23%,換熱器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48億元,同比勁增92%;同時苯乙烯等化工品產能進一步釋放,營收同比增長28%以上。公司預計建筑保溫材料等新產能達產后,今年業績將增長40%。
可以預見,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國內節能市場將迎來真正的大發展時期。記者了解到,雙良節能在深化工業節能業務的基礎上,正從一家設備系統提供商向合同能源管理者的方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