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電力直接交易
根據《京津唐電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暫行規則》要求,京津唐電網電力直接交易相關工作將盡快啟動,力爭到2016年底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20%。
《暫行規則》指出,京津唐電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是京津冀電力市場建設起步工作,要按市場競價、平等競爭原則推進直接交易,并為京津冀電力市場開展現貨交易做好準備。京津冀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前,依托華北電力交易中心開展直接交易。方案明確市場成員包括各類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和市場運營機構;明確市場主體、電網企業、市場運營機構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制定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南方電網區域內電力交易和售電市場快速推進,而此次直接選擇京津冀核心區域開展電力交易,且規模大、時間短,彰顯了強力推進“新電改”的決心。
廣發證券 分析認為,售電會在短期為企業帶來業績的邊際改善,而綜合能源服務商是企業未來轉型的方向。
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目前,已有不少電力設備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南方電網區域內的 智光電氣 表示,公司戰略定位于國內具有領先地位的大型綜合能源技術與服務商,將抓住能源領域改革機會和廣東作為售電側改革試點省份的優勢,夯實“產品+服務+投資”經營平臺。
事實上,通過合作方式開展能源綜合利用服務的電力設備公司不在少數。6月, 北京科銳 與鄭州空港管委會簽訂戰略協議,合作開展能源綜合利用服務。公司表示,協議的簽署有利于促進公司開展和推動能源互聯網、電力物業服務、分布式光伏發電、節能及儲能增效、電能質量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售電等電力服務業務。
此外,部分發電企業借助互聯網思維優化業務模式,實現收益增值,包括所發電力主要供應于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企業,從提高客戶能源使用效率出發,優化整個園區的熱電資源供應,甚至作為分布式能源供應點實現冷熱電聯供;或通過收購的方式進行業務調整,引入新的盈利模式,打造綜合能源服務商。以從生物質能源轉型綜合能源供應商的 迪森股份 為例,在能源解決方案方面,公司從單一的供熱運營,向熱電聯產、熱冷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等綜合能源服務升級。 涪陵電力 則以現金約3.7億元收購國網節能旗下配電網節能業務,旨在進行戰略調整,引入新的盈利模式,從單一的發電售電運營向綜合能源服務商發展。
申萬宏源 認為,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市場化電量有望不斷提升,售電公司商業模式將日益多元化。從中期前景看,具備優質電源、客戶、配網資源的企業將有機會分享更多價差,智光電氣、 紅相電力 、 炬華科技 、 泰豪科技 、北京科銳等公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