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6月30日 第四屆長三角城鎮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浙江長三角城鎮發展數據研究院理事長林環等在討論如何發展新型城鎮化時,幾乎提出了一致觀點——綠色可持續、特色有支撐,將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在現場表示,《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2020)》出臺兩年多以來,在重大政策意見、關鍵領域改革試點、新的標準規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城鎮化質量總體不高、對擴大內需主動力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仍然突出。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從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等方面補齊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特色小鎮,不僅產業要特,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路徑也要特。”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提出了小城鎮與微循環相結合的綠色發展理念。
他認為,微循環不僅包括生態環保、綠色出行、海綿城市,還包括運用智力資源替代其他資源,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確保發展可持續。微循環能對小城鎮的生活、生態環境進行漸進式的修復,有投入少、見效快和易維護等優點,二者的結合,將促進新產業的快速增長,不僅能服務于我國2萬多個小城鎮和城市郊區衛星城,而且也將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新發展模式。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浙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全省力爭通過3年時間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特色小鎮,聚焦信息經濟、環保、金融等七大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打造產業生態,瞄準建成3A級以上景區打造自然生態,為特色小鎮注入無窮生機。如余杭夢想小鎮,通過打造一個自然、創業、產業及政務生態四位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借助“互聯網創業+風險投資”的特色,一年多聚焦創業人才近5900名,創業項目近640個,從當初半閑置的糧倉發展成為如今的創業“良倉”,成為全國創新資本高地。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介紹,浙江省已經布局了兩批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和52個培育對象。這些特色小鎮正成為浙江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推進項目建設拉動有效投資的新引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促進新型城鎮化的新平臺。而浙江長三角城鎮發展數據研究院致力于長三角城鎮發展實證研究,并且一直高度關注特色小鎮建設,非常有意義。
浙江長三角城鎮發展數據研究院理事長兼院長林環等在討論如何發展新型城鎮化時,幾乎提出了一致觀點——綠色可持續、特色有支撐,將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應秉持的理念。
浙江長三角城鎮發展數據研究院是由浙商集團和嘉凱城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科技型非民營機構,以“數據支持價值創造、科學助推城鎮發展”為宗旨,整合哈佛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國城市分析事務所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家資源,旨在打造成為長三角城鎮發展的重要智庫,為政府和企業了解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態及當地特色產業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各類決策的精確性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