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成績單顯示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成效顯著:節能:900萬噸標煤,相當于全市居民一年半用電量;減排:減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量相當于再造了100個世紀公園;調整騰出土地面積:相當于普陀區虹口區面積之和;2009年至今,本市對400多家工業區外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實施了關停或向工業園區搬遷調整,共減少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量近300萬噸,有力保障了城市運行安全。這是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針對上海產業轉型發展所面臨資源稀缺瓶頸以及經濟轉型發展的內生需求,用發展的理念、改革的思路,不斷在“求質、求新、求實、求進”中,創新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從最初以被動調整高耗能項目促進節能減排,擴大到主動調整“三高一低”企業服務于經濟轉型發展,再逐步轉向以戰略性調整推進重點區域整體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來自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最新消息:去年以來,變被動調整為主動調整,“鎖定區塊、鎖定項目、鎖定時間、鎖定主體責任”,全市啟動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236項,完成全年1058項調整項目目標進度的117%,其中,單項調整556項,重點區域調整680項,實現年減少能源消費量超過82萬噸標準煤,涉及工業產值282億元、土地3.1萬畝。減少危險化學品生產、存儲9.7萬噸,其中易燃、易爆化學品7.3萬噸,其它有毒和腐蝕化學品2.4萬噸。
據介紹,上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體現出“四個促進”:促進了城市環境改善。通過這些年調整,本市共計減少能源消費量超過900萬噸標煤,相當于全市居民一年半的用電量;減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量相當于再造了100個世紀公園;調整騰出的土地近14萬畝,相當于普陀區和虹口區面積之和,促進了本市節能減排,對上海整體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城市安全隱患不斷減少。2009年至今,本市對400多家工業區外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實施了關停或向工業園區搬遷調整,共減少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量近300萬噸,相當于可以每天減少1000輛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在公路上流動,保障城市的安全運行,特別是城市居民的安全。促進了產業布局結構不斷優化。通過這些年調整,外環線內工業區外已無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外環線內紡織印染企業調整也基本完成。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實現了行業調整,比如鐵合金行業和平板玻璃生產、皮革鞣制生產已全部退出,鉛蓄電池行業完成了整行業調整,目前只保留1家符合環保、衛生等要求的企業。落后產能的逐步退出,為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騰出了空間。促進了工廠生產和居住矛盾的有效化解。“三高一低”的企業,往往引起周邊居民的投訴,比如噪音、粉塵、污染問題,通過關停企業、淘汰落后設備,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企業與百姓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