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Sir揚言(第693期)
只有搞清楚環境的實際狀況才可能見招拆招,搞好我們城市的環境治理。關鍵詞是:真實。
盡管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 Q I)技術日報規定》尚在修訂之中,但廣州很有可能在明年就率先試點。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昨天約見同城媒體記者,并表示,雖然沒有接到通知,但早已做好了準備,而且對于號稱“灰霾殺手”的PM 2.5(可入肺微粒)的研究和控制,部分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談到新規定的實施帶來的壓力時,廣州市環保局局長副局長楊柳說,廣州市環保局之所以能夠自信應對,是因為在此之前對PM 2.5有了系統的監測和研究,包括源頭、規律、應對措施等。“我們首先要認識世界,然后再評價,最后才能改善。在我們的研究基礎上,廣州有些措施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了,對控制PM 2.5有自己的成果了。淡定源于自信,好!
最近一段時期,PM 10和PM 2.5的話題紛紛擾擾。這個話題源于美國大使館公布的數據和結論與北京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和結論大相徑庭。其實不是誰作假的問題,只是標準不同導致的結論不同而已。這個P M10和PM 2.5實際上只是個對環境的監測標準。通俗地說就是一個過篩的網眼的大小。PM 10的網眼大一些,標準就寬松一些,PM 2.5的網眼小一些,標準就嚴一些。PM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 2.5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是造成黑肺和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過,有關部門應向公眾公布微小顆粒物監測具體數據,因為該微小顆粒是灰霾天氣主兇,可直接進入肺泡、影響人體肺功能。他說,尤其可能影響青少年兒童的肺功能發育,一有灰霾天,醫院呼吸道病人就會增多。有數據表明,空氣中每增加10微克顆粒物,住院病人會增加3%~5%。(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新的更加嚴格的標準PM 2.5實際上只是個面子的問題,而不是里子的問題。因為不管你的標準是松一點的PM 10還是嚴一點的PM 2.5,環境的現狀都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需要的不但是監測的技術,更需要的是面對客觀現實的勇氣。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實行了PM 2.5的監測標準,過去一直認為是好的也許會變得不好起來,過去不覺得存在的問題現在是個問題了,總而言之,不論是公告天下的人還是看公告的天下人,都要接受一個因為標準的收緊而產生的對環境的評價壓力———實際上環境還是那個環境。只是好比有個在身邊的人我們一直覺得他是好人,現在有足夠證據說明他是壞人一樣,盡管人還是那個人,但是接受現實畢竟需要勇氣和智慧。改一句名人的話,叫做真正的猛士要勇于面對糟糕的環境。(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說到這里我想呼吁市民和媒體多多支持廣州環保局率先將PM 2.5的監測數據納入評價體系。因為這樣有助于了解我們所處城市的環境的真實狀態。我們不是都愛聽真話嗎?
但是真話不好說。一旦廣州將P M2 .5的監測數據納入評價體系,環保局的壓力會驟增,政府的壓力也會驟增。因為哪怕不是環境狀況出現惡化,但是對環境的總體評價確實會下降,政府也確實需要來自民間的正能量去面對這個驟然增加的壓力。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搞清楚環境的實際狀況才可能見招拆招,搞好我們城市的環境治理。關鍵詞是:真實。
城中媒體本月17日的一條報道令人糾結。報道說,昨日的廣州再度被大片灰霾籠罩,能見度和空氣清潔度明顯變差。但市環保局監測網站上顯示,全市僅兩個監測點有“輕微污染”,總體質量為“良”。而同一時間,環保部華南科研所有關廣州PM 2.5(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監測數據卻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的6至近13倍之多!報道沒有說明市環保局監測網站公布的結論是按照PM 10的標準還是按照PM 2.5的標準。如果是P M10的標準那就只是北京故事的重演,誤會一場;如果兩家都是按PM 2.5的標準評估,那就糟糕透頂了,肯定其中有一家說了大話。因此,假如廣州率先將PM 2.5的監測數據納入評價體系的話,最關鍵的還是要在確保不降低監測標準的前提下確保公布的數據的真實。只有真實才是唯一要追求的目標。真真真!
□陳揚 (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