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目前,中國光伏企業虧損嚴重,據悉,日前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召開秘密會議欲救光伏企業。近日也有消息稱光伏發電每度將獲0.4至0.6元財政補貼。
四部委聯合36家銀行欲拯救光伏企業
據南方都市報消息,日前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在河北保定召開秘密會議,開始討論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會上,各部委人士基本達成一致,對光伏企業“保大棄小”,增強競爭力。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盡管光伏產業發展是光明的,但并不是任何企業前景都是光明的”。
11月5日,商務部就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光伏補貼措施,提出與歐盟及其相關成員國在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稱,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為本國光伏企業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他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堅定行使W T O成員權利,維護正當權益。
據華西都市報消息,以意大利為例,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片和組件對意出口額為48億美元,去年意方出臺上述補貼措施,當年中國相關光伏產品出口額降至38.8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對意出口額僅為7.6億美元,同比下降78.8%。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協定關于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構成了世貿組織協定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并嚴重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損害了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益。
這是不到一周之內,中國政府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采取的第二次強硬舉措。11月1日,商務部對歐盟提起多晶硅雙反調查。無疑,中國政府開始從國內外兩個維度著手拯救這個瀕臨危險的行業。
9月底,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并就度電補貼額度、補貼方式、示范區建設具體時間表等進行細化。此外,國家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裝機量確定為21吉瓦。同時,由財政部補貼的2012年“金太陽”工程總量由1.7吉瓦升調為3吉瓦。
盡管政府努力爭取良好的國內外競爭環境,可是國內光伏企業日子依然命懸一線。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骨干企業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已跌至1美元以下,面臨著退市、破產的風險。
賽維公關部表示,政策面上的利好,更多的是提振信心,而企業要轉好還是靠自救。同時,國內一位知名企業家表示,對于光伏企業的發展,政府不應過度“關愛”,讓市場規律去辦事,否則適得其反。
之前,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認為,國家不宜出臺新的補貼政策,而是應當對原有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在補貼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挖掘政策潛力。
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也坦承,企業只有通過持續地技術創新,才能不斷提高電池轉換效率,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共同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平價化時代。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在國家通過世貿組織有關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的同時,部分光伏企業也已開始深度整合,應對歐盟“雙反”圍剿。
而中國對歐洲強硬的態度是否會招致強烈報復,還有待觀察。如果歐洲對中國光伏產業實行雙反,那么將會有更多中國光伏企業倒下。目前,中國近八成的光伏產品出口的歐洲。
傳光伏發電每度將獲0.4至0.6元財政補貼
據上海證券報11月6日消息,11月5日獲悉,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價補貼政策已經完成了意見征集,國家能源局將在最近擇時發布。
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行業發展問題和配套支持政策,包括《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實施辦法和電價補貼標準》等。其中,光伏發電電價補貼政策與國家電網[微博]光伏并網直接關聯。一位參與了光伏電價補貼政策意見征集工作的人士透露,他已經將“建議”遞交上去,有說法是補貼政策很快將發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分布式光伏電價補貼主要內容包括:所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包括自發自用和余電上網部分,都可以獲得0.4-0.6元/度的補貼。
光伏業界一位人士估算,若上述補貼能落實,一個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回報約20%。但是,現在光伏行業資金流非常緊張,補貼政策恐怕暫時還無法帶動大規模投資。
不過,上述消息未獲國家發改委人士證實。
一位知情人士稱,財政部對分布式光伏也非常支持,據透露若現有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不足以支付分布式光伏的補貼的話,將會以其他財政資金往里補貼。
人民日報: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是賊喊捉賊
據人民日報消息,自己一身劣跡,還說別人是賊,最終只能吃官司。近來,歐盟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就上演了“賊喊捉賊”吃官司的一幕。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迄今最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時隔不久,指控方歐盟又變成了被告方。11月5日,中國就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光伏補貼措施,提出與歐盟及其相關成員國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對華“雙反”于歐盟不利
歐盟是世界上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其中,針對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案規模最大。9月6日歐盟發起的針對我國光伏電池的反傾銷調查,涉及金額13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正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期間肯定會遇到各種貿易爭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在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過程中,光伏產業是排頭兵。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大,技術、價格都有競爭力,別人沒遇到的問題自己都要先遇到。
據了解,歐盟市場是各國光伏企業爭相搶奪的陣地,為了將有價格和技術優勢的中國光伏企業踢出該市場,7月24日,德國光伏制造商向歐盟提起對華“反傾銷”調查申請。之后,更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直襲中國企業。
歐盟自以為通過“雙反”可以打敗中國對手,但在巴黎第一大學經濟學院學者趙永升看來,此舉只會害了歐盟自己。趙永升指出,從經營與就業而言,由于中國生產光伏板所需的多晶硅大多從歐盟和美國進口,制造光伏板的機器也主要購自德國和法國,所以中歐之間在該行業上形成利益盤根錯節的“產業鏈”。一旦“雙反”,該產業鏈上的歐盟企業將失去它們的最大客戶,同時會失去低廉的中國光伏組件,歐盟電站運營商的投資和建設成本必定飆升。目前歐盟與中國太陽能產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就業崗位,已達到近30萬個,“雙反”將丟失這些崗位。
無視自身對光伏產業補貼
在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大挑毛病之時,卻對自身問題視而不見。據了解,歐盟部分成員國的法律規定,如果光伏發電項目的主要零部件原產于歐盟國家或歐洲經濟區國家,該項目生產的電力即可獲得一定金額或比例的上網電價補貼。與此規定有關的主要涉案國為意大利和希臘,這兩個國家的光伏項目或將得到歐盟10%以上的額外上網電價補貼。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方認為,歐盟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協定關于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構成了世貿組織協定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并嚴重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為本國光伏企業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
“歐盟是選擇性失明,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總是拿放大鏡看別人的問題。”白明說,希臘、意大利進口替代補貼一直存在,這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定,中國告他們是合理的,不完全是對他們“雙反”而進行的報復。
沈丹陽指出,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解決全人類面臨的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符合各國共同利益。各國應當著眼長遠,加強產業合作,開放國際貿易,而不應出于短期利益需要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應主動采取反制措施
如今世界經濟不景氣,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引發競爭對手之間頻發貿易戰。專家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一定要主動采取反制措施。
“前一陣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你不創造良好氣氛,我們也只能公事公辦,對你們進行反制。”白明說。
白明指出,我國商務部前幾日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現在又對進口替代補貼問題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這些動作形成一套反制組合拳,告訴歐盟,光看別人毛病不檢查自己問題是要付出代價的。
白明說,不應訴、不反制,我們肯定要輸,而主動應訴并進行反制還有可能贏。據了解,本案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主動起訴的第11起案件,在此前的中國訴美鋼鐵保障措施案、中國訴美四項雙反措施案、中國訴歐盟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案等案件中,中方都取得了勝訴。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他調查我們,我們肯定也要調查他們,這是應對貿易戰的一種正常的行為。(編輯:海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