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網訊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成為我國在制造業領域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的核心支柱,當前,我國長三角各地正圍繞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以及領域間展開了協同合作、融合發展,以此大力促進我國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一體化發展,通過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助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升級,使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據了解,當前,人工智能進入第三次發展熱潮,它正超越單純的技術維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至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對于制造業而言,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則是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的重要戰略抓手。中央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等政策,以全面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和制造業智能化的轉型升級。長三角區域對于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和市場機遇則尤為迫切。
“通過成立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發展聯盟,讓長三角“三省一市”攜起手來,共同推進智能制造在長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實現長三角引領全國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建設的優先布局方向,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平臺和標準制定的新高地,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的策源地!”日前,在上海召開的“2019(第七屆)先進制造業大會”暨長三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聯盟首任輪值主席、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洪海為此表示。
“長三角地區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智能城市建設的先行區。工業增加值超過全國四分之一,信息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四新經濟、兩化融合都走在全國前列。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形成了深度合作的發展格局。”上海市經信委副巡視員史文軍表示,上海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當前正全力貫徹落實中央交予的三項重大新的任務,力爭把握好戰略契機,實現新作為,通過深入推進自貿實驗區建設,著力實施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等舉措,來有效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共建集群長三角和智慧長三角,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
據介紹,自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經國務院批準發布以來,長三角城市群通過攜手合作,已取得了明顯的建設成效,同城化效應不斷顯現。發展舉措分別涉及科創板、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標準化、產業布局等諸多方面。上海推出的科創板注冊制改革,使得包括長三角地區的很多科技創新型企業都可以通過科創板上市,并極大優化了受理申報的流程。“而G60、綠色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以及海洋戰略是上海連接長三角智能制造產業整體布局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徐洪海介紹。
徐洪海指出,近年來,各個地方都制定了許多發展政策,開展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一批建設成果,其中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我們應該把資源優勢互補。我們現在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有著很好的政策環境。“要聚焦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要成為世界級智能制造集群地,這是我們定位,得到高層認可。高端裝備世界級產業集群在長三角,為產業集群賦能就是智能制造集群地,我覺得這個定義不高,是非常有根據。”徐洪海對長三角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