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余熱用于供暖,污水派上新用途
2年前,市民田女士搬進了位于沂河路與沂州路交會的展恒怡和國際小區。首個供暖季,田女士對于室溫很滿意。“平時室內在24℃-26℃,孩子在家不用穿太多,住起來很舒服。”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田女士所在小區舒適的供暖熱源全部來自于污水。
污水如何供暖?據山東富達清潔熱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運敬介紹,小區供暖主管網直接接通到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處,經過供熱系統集成技術提取污水中的余熱5-8℃,然后經熱泵設備做功,將熱能傳遞給供熱管道的自來水,進而使供熱管道內水源溫度提升到45-65℃,換熱循環到用戶室內進行供暖。
“系統只提取清潔能源的熱能,以電驅動,不燃燒傳統的煤炭、天然氣等燃料,使用后的中水安全、無污染,溫度低,同時被華能熱電廠再次利用于冷卻塔的降溫,達到了污水資源的最優化使用。”高運敬表示。
據了解,該住宅項目采用污水源余熱供暖,總設計面積293萬平方米,已完成一期供暖面積34.6萬平方米。項目運營后每年替代燃煤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5萬噸,二氧化硫247噸,氮氧化物215噸,煙塵1300噸,節能減排效果優良。除了供暖,污水源經過處理后也可以制冷,而且溫度適宜。
酒店每天80噸熱水全靠太陽能
在臨沂商城藍海大飯店五樓的露臺上,記者看到,框架式太陽能集熱器占據了大半的空間。據介紹,每個集熱器面積達7.7平方米,整個露臺共設置了160組,總面積達到1000多平方米。
“每組包括50支水管,兩組水管便可提供1噸水。”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姜良銀介紹,太陽能集熱器每天可供水80噸左右,供酒店客房洗浴、廚房洗滌以及洗衣房使用。
記者了解到,太陽能集熱器的水管直供到供水水箱,熱損降低到最小。“到下午兩三點鐘,水溫可達到70多度。此外,該項目的保溫水箱性能良好,如果兩三天都是陰天的話,儲存在水箱里的熱水溫度僅下降5℃左右。”姜良銀說。
據了解,該項目于2017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前期投資需要100萬元左右,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太陽能集熱器性價比更高。”酒店方面算過一筆賬,如果采用普通煤炭供熱水,每年需要130萬噸,以太陽能集熱器15年壽命算,可節約煤炭1900萬噸。同時,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20噸,15年可減排6300噸。此外,和熱水器相比較的話,太陽能集熱器項目每年可節省電費60萬元。
閉合保溫空間“冬更暖夏更涼”
綠色建筑不僅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也給居民帶來了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6月18日中午,家住金泰舒格蘭小區的岳女士走進家門后打開了空調。“以前住的舊房子,空調開1個小時能涼快2個小時,現在開半個小時空調,就感覺室內的溫度降下來了,而且能保持三四個小時。”岳女士說,冬天供暖的時候,感覺溫度也要相對高一些。
舒適的居住環境,得益于小區的節能設計。據金泰舒格蘭項目經理孟祥才介紹,小區的外墻采用90厚EPS阻燃性模塑聚苯板B1級外保溫系統,屋面使用70厚硬泡聚氨酯板保溫,采用節能填充玻璃棉板進戶門,地下與一層采暖空間使用60厚擠塑聚苯板,采暖與非采暖空間墻體使用20厚玻化微珠。同時,窗墻面積比小于0.2,所有外窗使用60系列隔熱斷橋鋁合金型材。
“小區內窗戶采用了三玻兩中空,相比以前普通中空玻璃,又多了一層空氣層,保溫性能相對提高。”孟祥才說,所有的綠色節能設計讓室內形成一個閉合的保溫空間,大大降低了供暖或空調制冷的損耗,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相關新聞
今后臨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執行綠色標準
19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臨沂繼續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不斷拓展綠色能源建筑應用形式,并要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項目最少達到一星級標準,并逐步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
截至目前,臨沂建成節能建筑面積3500萬平方米,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筑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698萬平方米,太陽能建筑應用一體化面積11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建設規模在省內位居前列。
“十三五”期間,臨沂將繼續推動全市建筑節能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2018年全市縣城以上規劃區范圍內繼續全面執行居住建筑節能75%、公共建筑節能65%的建筑節能新標準。
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形式,因地制宜地推廣開展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空氣能、生物質能等多能互補、復合應用。開展太陽能空調應用示范,對于有條件的公共建筑,鼓勵其采用太陽能空調系統。開展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以示范帶動光電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
此外,全面推動綠色建筑提質增效。建立全過程監管體系,所有新建民用建筑項目均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施工,最少達到一星級標準。發展高星級綠色建筑,實施高星級綠色建筑試點示范,逐步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任務指標分解到各縣區,實現市縣(區)兩級綠色建筑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