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臨港區供電部已將2月份的光伏發電收益劃撥到鎮經管站的賬戶,按照當初定下的收益分配方案,把這些分紅再下發。”
“好的,根據我們村的發電量收益及貧困戶數,我們將應分錢數及時撥到貧困戶專門用來分紅的農村信用社賬戶上。”
對話的是壯崗鎮扶貧辦項目管理員王興盛和飲馬泉村會計閆華。
“我們村的光伏扶貧項目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26.112萬元,2016年8月31日開工建設,2017年1月23日并入國家電網,并網一年后,已發電近4.5萬度。所發電量采取全額上網的模式,在電表里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一天每一小時的收益,并有詳細的記錄。這些電量,全部由國家電網收購,并統一出售,收入全部以現金的形式撥付到銀行卡賬號發放到戶,帶動貧困戶增收。”閆華介紹說,光伏發電由于有國家政策扶持、安裝簡便、建設周期短、見效快、投入產出率好,不占用地面、在建設期間的資金投入透明和項目建成后的收入分配透明等優點,很受歡迎。
“隨著實時數字的跳動,自然的太陽光每天都變成真金白銀。每度電是0.98元,其中省級補貼0.05元,國家電網電網0.37元,剩余的0.56元是國家補貼。”王興盛介紹說,光伏扶貧工程有國家政策扶持市場有保障,能為貧困戶帶來穩定收益,可作為典型的收益扶貧方式。“光伏發電項目收回成本大約需要5年時間,而光伏板使用壽命約為25年。等到全部脫貧之后,村里可以利用光伏發電取得的收入用于補助相對貧困的群眾,或是納入村集體經濟收入發展扶貧公益事業。”
中國網從該區扶貧辦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區已在30個村建立了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其中2017年建立13個村的光伏扶貧產業項目共投入390萬,惠及貧困群眾417戶6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