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推廣,業界普遍認可:由于光伏和農業在土地使用上的共性和互補,隨著光伏應用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光伏農業這一新興產業的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了千億元級別。
在日前(1月29日)于嘉興召開的“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新型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論壇”上,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表示,通過電站設計和先進技術應用,光伏農業“點亮三農”正成為科技興農、富農的新路子,激活農業轉型及農村經濟發展。
而盡管光伏和農業存在共性和互補,想要使兩者真正融合,也需要一個巧妙的“結合點”。
張耀邦介紹,“合格”的光伏農業首先要解決光伏與農業爭光照、土地、空間的問題。協鑫新能源的做法是,以“三不爭、三不傷”作為光伏農業的基本標準,采用平單軸跟蹤和折射板補光解決“爭光照”的問題;采用柔性支架和智能清洗技術,解決“爭土地”的問題;通過抬高光伏支架和拉大光伏陣列間距,解決爭“空間”的問題。
“實踐證明,光伏農業通過合理的設計可以實現陽光與土地利用的最大化,是科技興農、富農的新路子。”張耀邦說。
通過將光伏農業與扶貧相結合,協鑫新能源力爭“真真切切地幫扶到戶、幫扶到村”。
公司將大部分的光伏扶貧項目都設計為農光互補模式,使得當地貧困戶在通過直接的光伏扶持資金直接獲益外,還可以與普通農戶一樣獲取土地流轉資金及勞務收入,同時享受到以上三種收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戶收入可達到30000元左右,3年就可以脫貧。“協鑫新能源已建成及獲得指標將于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設的光伏扶貧電站為1290MW,規模居行業第一,可累計扶貧37935戶,20年內承諾的扶貧資金達20.7億元。”
會上,基于協鑫新能源踐行的“三不爭、三不傷”光伏農業“鑫”標準,及創新模式,主辦方中國投資協會授予其“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光伏電站優秀開發單位”的獎項。